最近热播的电视剧《人生之路》,是根据路遥的小说《人生》部分改编的。对原著结尾,高加林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最后又回到农村,既失去黄亚萍,又丢失巧珍。80年代的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单纯,认为高加林是一个忘恩负义的人,这样的结果是他应得的,也算是报应。没有考虑到他的情感、思想,这种结尾,让我心中一直堵得慌,意难平。好在路遥给了一个开放式结局,没有定性。
这次剧情改编,除在原著基础上,增加了高双星顶替高加林大学指标,丰富马栓等的角色外,剧情内容也更丰满,人物的变迁和发展更符合时代变化。
每个人的人生就是在经历了不同的境遇后,他所选择的道路,决定他后面的出路。面对困难挫折,不是自怨自艾,消极对待,而是自强不息,努力拼搏,积极向上,才会找回自己。这是一部励志片,也反映我们这一代在改革开放的年代,每个人留下的脚印。剧中人物高加林、刘巧珍、黄亚萍、高双星等,都是身边的你我他。
我与剧中高加林是同时代的人,84年高中毕业,高考落榜,通过复读,幸运地考上了大学。剧中高加林落榜的农村生活与高双星的大学生活,我都经历过。剧中很多情景,不禁想起当年的我,很有代入感。
情景一:高考落榜。84年高考,数学确实是历年最难的一次,全国平均分也就30、40分,我也败在数学上,高考落榜。记得那天到学校拿成绩单时,看到与录取分数线相差甚远,不禁悲从心来。强忍着泪水,麻木地走出校园,坐上轮船,两个多小时后,回到乡下小舅家。一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小房间,痛哭一场。有一个星期时间,整个人提不起情绪,茶饭不香,听不进家里人的劝慰,不知自己下一步该走向何处,非常彷徨、迷茫。剧中高加林落榜之后,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不见任何人,不愿与人交流,让父母担忧,这是合情合理的。也许这是年轻人第一次遇到挫折,不知如何面对,出于本能,在给自己疗伤。
情景二:高加林第二次回到农村,重新振奋,拼搏属于自己的人生。
剧中,高加林因母亲生病,没有机会去复读。内心愧疚的村主任高明楼(安排自己的儿子高双星顶替高加林名额读大学)安排他去做民办教师,高加林从低落的情绪中走出,投入到教学当中。后因意外无法转正,第一次回到农村种地。这时巧珍走入他的生活,对他精神上给予支持,使他走出困境。他二叔回来之后,又有机会到县里做宣传通讯员,发挥了他的聪明才智。后被告发托关系上位,又打回了农村。
那时的环境,没有太多机会选择,农村的孩子,上不了大学,只能认命,留在农村干活,或选择乡镇企业工作(有关系的)。我在农村干了四个月的农活,家里托关系,安排去一家集体企业做临时工。因看不到前途,我挣扎了一番,决定去复读,再给自己一次机会。那时高考复读没有复读班,只能插入应届班,名额非常有限。没有过硬的关系,很难插班复读。在家人的帮助下,找到一所三流高中补习,发奋读书,算是得到命运的眷顾,考上心中理想的学校。否则,同大多数农村来的同学一样,过着与马拴或刘巧玲一样的日子。
情景三:遇到高人、贵人指点帮助,有正确的三观,逆境中不沉沦,运气不会太差。
高加林刚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将遇到的挫折和问题都归于他人和社会,民办教师、宣传干事的起落,感叹命运都是由他人主宰。后经景老师点醒,是你自己不够优秀,别人看不到你,谁都可替代你,只有自己够强时,才会找到属于你自己的路。一语惊醒梦中人,高加林才学会勇敢面对,不沉沦,不断走向成熟。
刘巧珍有正确的三观,有一颗金子般的心,遇到困难和不幸,勇于面对,不气馁。遭遇失恋、丧偶、生意出现危机,都能坦然面对,不抱怨命运,选择坚强地活下去,找到自己的道路。
这部剧对我们每个人都有启示,犹如路遥在序中写到: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的,没有岔道口的。有些岔道口,你走错一步,可以影响人生的一个时期,也可以影响一生。
确实,人的一生,年轻时面对困境所采取的态度,决定其一生的路。犹如法国作家萨克雷所说,生活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也对你哭。
不知你看了这部剧后,是否也有自己对人生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