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高中的时候,上铺有个学习很刻苦总是笑眯眯的女生,她经常对我说我身上有理性的光芒,并强烈推荐我去当律师。我一般当玩笑话听,我实在不算一个理性的人,纠结又拧巴。
工作以后,也一贯觉得自己处理问题太过于感性,但从来没觉得这有什么特别的不好,大概是学文又读了太多的书,大多时候太过矫情想太多。
早起看一位我很喜欢的老师写的一本书,七年前初识便觉得他优秀到身上带骨光的那种,一直很崇拜他,很想做一个他那样优秀的人。可是今天读他的文字,突然感觉到特别矫情做作,这样说有失偏颇,主要源于最近经历的事让我必须理性起来。
昨天晚上看学生推荐的电影夏有乔木雅望天堂。名字很新奇,据说是小说改编。写爱情,有点狗血。一贯不喜欢姐弟恋,虽然有那么一刻被触动了一下,但是仍觉不合逻辑,我不排斥理性,但有一天看爱情电影没有感动只有厌恶,这是不是也算一用悲哀?
好多年前看过一部小说,名字忘记了,大致内容也忘得差不多了,印象深刻的是男主为了工作和女主分开,当女主和男二家人坐在一起商量结婚的事时,男主回来对女主说为了她可以放弃工作。当时我肯定是感动的,所有名利,所有梦想终究敌不过一个你,没有你,拥有世界又如何?
现在想到这个小说反而觉得男主和女主一定不会圆满,我想有一天男主会后悔,那样结局会不会很悲惨。
前几天朋友圈看到一个95的妹子说她不能再看言情剧了,否则很容易孤独终老。
言情剧中一直宣扬爱情至上,但现实生活中爱情就像鬼,听说的人多,相信的人也不少,但很少有人撞见。
无论愿意承认与否,成年人的在一起多少有些权衡利弊。
曾经有个姐姐跟我说要找个对你好的人。这是个很泛泛的概念,怎么叫对一个人好,而且恋爱时肯定会对对方好,要不就没有以后了。
碎碎念后有点跑题。
我想,理性or感性是一种成长吧,年少的爱情偏重感性,好像喜欢一个人就可以无所不能。成长后更偏重理性,毕竟有情真的不能饮水饱。
理性分析后仍有一份感性的愿望,愿最终每个人都能遇到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