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期末,对课文的学习正好告一段落。看着眼前厚厚的四摞作业本,心中有着些许安慰。多数孩子学习态度端正,字体工整,纸面整洁,作业本也是非常平整,恰好,有这些表现的孩子也是班级内的优秀者,每次考试都是出类拔萃,他们是我真正的骄傲。
那些本子角顽皮上翘的,字体“上蹿下跳”的,虽只是个别孩子,但有这些表现的恰恰是不喜欢安静的孩子,他们在课堂上坐不住,所以谈不上集中精力去听讲,自然学习成绩也是差强人意。
现在很流行“仪式感”这个词。“生活需要仪式感”是一种流行的生活态度。对于小学生来说,同样也需要“仪式感”。
每学期初都会发新书,我会告诉孩子自己动手用报纸做一个书皮,或者到学校外面的文具店买一个书皮,给爱书穿一层“新衣”,一方面可以保护里面的内容不被破坏,另一方面又可以让书籍完整无缺,这是爱书的体现,更是尊重知识的体现。多数孩子都能按照我说的去做,买来书皮,认认真真给新课本穿上衣服,当学习课文时,又能小心翼翼翻看,在书上工工整整写感想。这是多么好的“仪式感”啊!当课文学完时,有些孩子的书却面目全非,书皮没了,书里乱涂乱画,失掉了一个学生该有的风采,此时,我又是多么无奈。他的“仪式感”又跑到哪里去了呢?
或许,有的家长会说,这有什么?!不就是书皮破了吗?有啥大惊小怪的?!这证明我的孩子把书里的知识都记在脑子里了啊!乍一听,似乎有道理。其实,非也!你可以想一想,书角卷上天,对书本、作业本随便涂抹,那说明这个孩子认为书本和作业本不重要,由此推理,他认为学习也不重要。如果他认为对于学习可以随便对付,那他的成绩可就令人担忧了。
多数孩子在期末还能把书保持端庄完美,那是因为他们明白书本和作业本都是对学习非常重要的物品。因为重要,所以爱惜;因为爱惜,所以重视。“仪式感”更有利于学习。
重视学习是成绩好的必要条件之一。要让学生重视学习,各方面给学生营造的“仪式感”是必不可少的“添加剂”。
给学生开班会时,我会告诉孩子,见到老师要问好。每当孩子微笑着给我鞠躬向我问好时,我也会微笑着说一句“你好”。瞧!这“仪式感”给我们带来心灵的尊重和美好。
每次上课前的“老师好”和下课后的“老师辛苦了”,这种“仪式感”让我感受到孩子对知识的渴望以及对课堂的喜爱。
身为人师,上课注意观察孩子的言行、积极解答学生的疑问、批改作业时多给学生一些鼓励性的评语等等,都能给学生营造出来仪式感。
对于父母来说,同样如此。接送孩子上下学,陪着孩子写作业,听孩子读书,检查孩子作业并督促其改正,参加孩子的“家校合育”活动,这都是营造仪式感的好机会。父母越注意仪式感,孩子的学习成绩越好。我班有几位家长无论有多忙,每天都会抽出时间陪着孩子读书,回答孩子的疑问,辅导孩子写作业,这些孩子的成绩很是让人舒心。
多给孩子营造一些“仪式感”,这样他们才能感受到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件重要的事情,认真参与必有乐在其中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