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盆越过冬的文竹。它比我先住进来。和它一起来的植物,除了两盆芦荟,其他的都不在了。
当初见它还没有完全枯败,便放在了花架的底层,大有任它自生自灭的意思,甚至都没给它换个像样的盆。
直到有一天,我惊奇地发现,它抽出了新的枝条,细细长长,柔柔弱弱。渐渐地,这些枝条上长满了叶。一片新绿,很招人喜欢。
随后,我也只是定期的浇浇水,时不时挪挪盆,稍稍关注一下它对光的需求。
就这样,它竟悄悄地长得旺盛起来。叶片纤细秀丽,密生如羽毛状,翠云层层,独具风韵。
今天,我把它从阳台一角移到了电视柜前,大有“扶正”的意味。如果文竹有知,会不会怪我?从无视到青睐有加。
“没怎么管反而长得好。”当我有了这样的想法时,我突然联想到了管孩子这件事。如果他也能像这文竹一样,不需要我过多操心,自己也长得很好,那该多好。
后来又想,甩手怕也是不行,不现实。如果也只是恰到好处的管一管,给他必需的,其他的让他自由生长,行不行呢?
唉,一声叹息。所谓的“母慈子孝”,都在每晚做作业时变成了“鸡飞狗跳”。
怒伤肝,忧伤脾。又有谁不想好好说话呢?被消磨殆尽的耐心和精力啊……最痛苦的,也莫过于有心无力。
不断受伤的好处是,复原能力增强。写着写着,情绪不见了。
又想到文竹。被弃之一隅的它,用新生来了个完美逆袭。其实,人也是有这样的境遇的。
就此搁笔。最后,用一用刘墉先生今天推文的标题——越困难时,越要直面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