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级组织引领农村致富的实践路径
村级组织作为连接党和政府与农民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引领农村致富、实现乡村振兴的核心力量。从村工作角度出发,应聚焦以下关键路径:
一、 精准规划,锚定特色发展方向
1.摸清家底,精准定位:组织力量深入调研本村的土地资源、气候条件、传统技艺、人文历史、劳动力结构等,梳理优势与短板。结合市场需求和政策导向,因地制宜确定1-2个主导特色产业,避免盲目跟风。
2.科学编制发展规划:邀请专家指导,广泛征求村民意见,制定符合村情、切实可行的产业发展规划和村庄建设规划,明确阶段目标、重点项目和保障措施,确保发展有蓝图、奋斗有方向。
二、 壮大产业,夯实富民强村根基
1.发展特色种养业:围绕主导产业,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种养技术,发展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农产品生产。例如,打造特色水果、有机蔬菜、道地药材、生态养殖等基地。
2.推动一二三产融合:延长产业链条,引进或培育小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初加工、精深加工,提升附加值。积极发展农村电商,利用直播带货、电商平台等拓宽销售渠道。探索“农业+文旅”“农业+康养”等模式,发展休闲采摘、乡村民宿、农事体验等新业态。
3.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和支持村民成立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企业等,发挥其在技术、资金、市场方面的带动作用,实现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 建强队伍,激活内生发展动力
1.选优配强“领头雁”:把政治素质高、带富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能人选进村“两委”班子,特别是选好村党组织书记。加强班子成员培训,提升其政策理解、产业发展、矛盾调解能力。
2.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组织党员带头发展产业、带头学习技术、带头服务群众,形成“一名党员一面旗”的良好氛围。
3.培育本土人才,引进外来人才:注重从返乡青年、致富能手、退伍军人中培养后备力量。积极争取政策支持,吸引大学生村官、农业科技人才、企业家等到村创业兴业,为乡村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同时,加强对村民的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创业能力。
四、 优化环境,筑牢乡村发展支撑
1.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改善道路交通、水利灌溉、电力通讯、网络覆盖等基础设施条件,为产业发展和村民生活提供便利。
2.改善人居环境: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重点抓好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3.提升治理水平:健全村规民约,推广“积分制”“清单制”“村民说事”等有效治理方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加强平安乡村建设,营造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
五、 为民惠民,共享发展成果
1.壮大村集体经济:通过盘活集体资产、资源入股、服务创收等多种方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组织自我发展和服务群众的能力。
2.带动村民增收致富:确保产业发展的红利惠及广大村民,通过土地流转租金、务工工资、入股分红、合作社返利等多种途径,持续增加村民收入。
3.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用好集体收入和上级转移支付,改善村内公共服务设施,如建设文化活动广场、农家书屋、养老服务站等,提升村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之,村级组织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群众的急难愁盼放在心上,以党建为引领,以产业为核心,以人才为支撑,以治理为保障,团结带领全体村民苦干实干,方能闯出一条具有本村特色的致富之路,绘就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