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焦虑症,很多人现在整天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出现频率非常高,有同事心情一不好,就喊哎呀我得了焦虑症了。今天想写关于焦虑症的文,所以好好学习了下这个流行病,到底是个什么鬼。
焦虑症,又称为焦虑性神经症,是神经症这一大类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以焦虑情绪体验为主要特征。可分为慢性焦虑(广泛性焦虑)和急性焦虑发作(惊恐障碍)两种形式。主要表现为:无明确客观对象的紧张担心,坐立不安,还有植物神经症状(心悸、手抖、出汗、尿频等)。
现在的社会生活,人们普遍生活压力大工作节奏快,工作生活中难免遇到挫折打击,产生焦虑情绪不安的情绪,如果不把这些负面情绪排解出来,不能及时调节好心情,那就很容易陷进焦虑症的泥潭无法自拔。
排解压力的方法,除了我们熟知,经常使用到的如运动,倾诉,叙述等之外,我建议大家不妨学习些佛法。佛法的真谛不是告诉人们如何追求荣华富贵、功名利禄,而是告诉人们人生何求和心灵的解脱。佛教的基本教义是苦、集、灭、道“四谛说”。苦谛是告诉人们,每个人都不可能逃避世间的苦难,但可以战胜一切苦难。集谛是告诉人们,世间的一切都是众多因缘集合而成的,没有孤立的存在,众生彼此不能脱离开来,而苦难正是产生于各人的“贪、嗔 、痴”所导致的业报轮回。灭谛是告诉人们,人生的价值在于超越生死轮回,即在于奉献,而不在于获取,道谛告诉人们,“八正道”或“戒、定、慧”三学,是人类前进的方向。用现代人间佛教的话来说,就是以佛陀为标准,做“三好人”:存好心、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就是不从消极面上看待事物或他人,以积极、乐观、理性的态度对待和思考一切人或事。做好事,就是要做善事,做一切有益于他人和世间大众的事情,而不做有损于他人和众生的事情。说好话,就是不造口业,而是以欣赏、鼓励、赞美的语气对待他人。以此心态对待人生,对待社会,不也能极大程度地消除焦虑?
从人性的角度看,佛教认为人是欲望的生命体,贪婪是人的基本特性,利益是驱使人性贪婪的原动力,所以任何制度与规则都避免不了人性的侵蚀。贪婪使人丧失理智和理性,无有节制的贪婪是驱使人走上焦虑甚至绝路的真正原因。而这所有让人迷乱的原因,就是因为心乱了,所以迷惘贪婪执着,人活着,全凭一颗心导引,而佛教就是叫人从心开始,面对本心,自在从容应对生活。说到底,人之所以焦虑,就是因为贪婪,没有的千方百计要拿到手,到手又怕失去,所以总活在不安纠结中。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心存焦虑不安的人,不妨读读下面的经文,读过后,看看你的心可有些许的平静了?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盘。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