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觉醒》感悟1

年初开始看书,这4个月来,纸质书看的很少。都是在微信读书和蜗牛读书上看的。群友们一再说要注意保护眼睛。我虽说眼睛不近视,但是看久了也很酸胀。上次世界读书日,挑战一天看了10多个小时,接下去的这些天看书量下降很多,共读的书也没读完。也不知道是不是眼睛累了还是自己想偷懒!总之看书不积极了。

为啥一直看电子书,是因为白天上班间隙里有空余时间,可以利用起来,电子书方便。但是也有点感触,就是手机看的有些走马观花,虽说也会划线批注,但是不用笔写写就感觉看了个寂寞,啥也记不住。所以我打算5月份做些调整。共读正常跟(得抽空把4月份的共读补上),微信读书少看些,再多听听书。晚上腾点时间出来看看纸质书。

微信读书里基本上是小说为主。纸质书打算看点实用类的书籍。


昨天群友提到这本《认知觉醒》对他的一些改变,我看着这本书在我家书架上吃灰,过意不去。买回来好久了,都没打开过。今天打开来看了看,真是本好书啊!太值得一看啦!

没看之前,我挺迷糊的,啥叫认知?我的认知啥水平。看过后我知道了。比如提到农夫和蛇的故事,里面农夫救了蛇,但蛇却把农夫咬死了。他觉得蛇不知感恩,恩将仇报。那就是认知错了,蛇是属于本能脑,主管本能,它是没有情绪的,它不懂感恩为何物,遇到危险要么战斗要么逃跑。所以说认知多重要啊,你不懂得多吃多少亏,多走多少弯路。

书里提到一个词叫焦虑,我想很多人都经历过这样的一种情绪。作者勾勒出5种形式的焦虑。

1、完成焦虑

比如同时想学很多东西,但是时间根本不够用。或者每天要打卡的东西太多;日程安排的太满,耽误一天就觉得喘不过气来。就像我一开始又要读书打卡,又要读字典,做手工,更新简书,练字,后来又加了约书。感觉很吃力,事情还没做就开始担心完不成,这时候就很难做到深入和从容。

2、定位焦虑

刚开始学做一件事,就和该领域的大咖去比较,这不是找虐吗?想不焦虑都不可能。错误的定位只会让自己觉得很差劲,感觉一切都来不及了。我看好多群友,文章写的特别好,文笔流畅思维清晰,再看看自己的,写得一塌糊涂。当我回头再看看人家,不论读书还是更文,都跟我不是一个时间,有的坚持一两年了,这种比较就显得一点意义也没有啦!

3、选择焦虑

想做的事情太多,把时间浪费摇摆不定上了或者静不下心来做一件事。我也时常这样,到最后时间没了,事也没干完。

4、环境焦虑

受家庭或工作影响,有些事想做做不了,有些事不想做却必须花大量时间去做。这时候的无力感,会使人感到很焦虑。

5、难度焦虑

有些书真的很难读,有些技能真的很难学,可是真正能让你变强的东西,其核心困难是无法回避的,不下定决心去克服它,始终在周围打转,时间越长越焦虑。

说到底焦虑的根源就是:急于求成,想同时做很多事情;避难趋易,想不怎么努力就立即看到效果。这是人的天性。我们也没有必要自责或愧疚,也没必要和天性较劲,而应该想办法去改变。作者提到几点:

【1】克制欲望,不要让自己同时做很多事;

【2】面对现实,看清自己的真实能力水平;

【3】要事优先,想办法先做重要的事情;

【4】接受环境,在局限中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直面核心,狠狠逼自己一把去突破它。

当你了解了焦虑,在下次情绪来临的时候,就可以用这几种方法去缓解。

这是一本值得我反复去翻的书。今天先写到这,后面看到有感触的点我会再来叨叨两句!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