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weibo.com/2282634772/G2X64pbiS?ref=collection&type=comment
1934年阿兰·图灵从剑桥国王学院毕业,1935年当选为国王学院院士。不是因为他的著名的图灵机,因为那篇论文要到1936年才写出来,而是因为他证明了概率论中著名的中心极限定理。当然,中心极限定理其实在1922年就已被芬兰数学家林德伯格证明。但当时英国的数学界并不知道这事,图灵是独立完成的证明。这个成果和他以后的研究领域似乎没有什么关系,但说明牛人就是牛人。
1936年写了提出图灵机的著名的《论可计算数》后,他去美国的普林斯顿,在著名的逻辑学家丘奇指导下读博士,只用两年不到就写成了博士论文,获得学位。他的博士论文的题目是SYSTEMS OF LOGIC BASED ON ORDINALS(基于序数的逻辑系统),可在此处下载: O网页链接
他的博士论文主题由丘奇的一个试图“摆脱”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的想法而来。
根据哥德尔第二不完全性定理,一阶皮亚诺算术公理系统PA,它本身的自洽性是无法在PA内证明的,也就是“PA是自洽的”这个语句转化出来的算术命题P无法在PA内证明或否证。但是既然我们相信PA是自洽的,那么我们同样有理由相信P是真的。既然这个命题在PA内既不能被证明又不能被否证,那么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命题作为新的公理加到PA中去,得到一个新的自洽的系统。在这个新的系统里,原来不能证明的P就能被(显而易见地)证明了。
但是由哥德尔第二不完全性定理,这个新的系统仍不能证明其自洽性,还是有一个命题,在新系统里既不能证明它,也不能否证它。新系统还是不完备的。那么如果我们把这个新语句加入新系统,得到一个新新系统,会怎么样?由哥德尔第二不完全性定理,这个新新系统仍不能证明其自洽性,还是有一个命题,在新系统里既不能证明它,也不能否证它。那么如法炮制,再将新新命题加入新系统,得到一个新新新系统……
记原系统PA为L0,新系统为L1,新新系统为L2,……这样我们得到了一串系统L0,L1,L2,……。如果把所有这些系统都并起来,成为Lω,它就能证明所有Li(i为自然数)的自洽性。而且所有这些新加入的公理“Li是自洽的”我们都没有理由去怀疑。
但是由哥德尔第二不完全性定理,这个Lω仍不能证明其自洽性,还是有一个命题,在新系统里既不能证明它,也不能否证它……让我们把它加入Lω,得到新的系统L(ω+1),然后有L(ω+2),L(ω+3)……
知道序数的朋友们大概看出来了,这不就是序数的模式吗?从0开始,得到1,2,3,……这些自然数,然后在所有的自然数的后面,有一个ω,接下去是ω+1,ω+2,ω+3……,然后在它们的后面是2ω,然后是2ω+1,2ω+2,……,接下去是3ω,类似的模式我们有4ω,5ω,……,在所有这些后面是ωω也就是ω2,然后是ω3,ω4,……所有这些的后面当然是ωω,然后ωωω,ωωω^ω,……所有这些的后面我们不得不发明新符号了(就像自然数后我们发明了一个ω),这就是ε0(是下标的意思),接着又可以下去,无穷无尽……
丘奇问:考虑这样一系列系统(而不是象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中那样只考虑一个系统),它们是不是有某种意义上的完备性呢?图灵在博士论文中考虑了这一问题,并得出了肯定的答案。但是,他同样也指出,这种解决方法是令人失望的,其实只能说是转换了问题,把语句的真实性问题转换成了判断某序数是否在一个叫“可构造序数符号”的系统中,而后者的逻辑复杂性高于任何算术语句。
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更正确的名字,也许应该是“哥德尔不可完全性定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