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昨天开始再一次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
四年前买回这本书时,把它包了书皮,准备做为一本指导自己有效阅读的工具书,细细琢磨。
事实是,看了233页,后面的章节没有再读下去,内容也基本忘记了。
今年再次听到别人推荐时说,“.....这本书说的有点啰嗦......”时我恍然大悟。
看到一本书中杨绛先生说过,“文字要简”。这一点我的印象犹为深刻。
我把杨绛先生对文字的要求也运用到了实际生活中,但时至今日,终天明白,“简”,对于任何事情都有指导性。
《简舍离》、《极简主义》都在我的必读书单里。
我想做为主题阅读把这两本书当做指导我生活的工具书。
上学时老师们传授的就是全盘接受书本上的信息,不会有人提出不同的意见,因为我们至今也不具备批判性思维。
主题阅读教会我一定要去做书的主人。不关心全书,关心的是相关的章节,还有和我的主题相关的章节,由我来带着作者和自己达成共识。
把书本当成一个工具,去榨取你想要的部分。
自从四年前在《如何阅读一本书》后,我总结了,书中哪怕有一句话对你有帮助,就是一本好书了。
现在看来,我总结的这句话其实就是主题阅读,一句话对自己有所触动肯定是讲出了自己想说但没有说出来的话。
也就是说不必全部接受作者的思想,只找跟你的主题相关的文字即可。
就好比一个人有很多面,我们和他是同事时看到的是他踏实努力的一面,但他业余时间是一名赛车手,为了赢得比赛他深耕多年,目的是为了筹款给亲人治病,但因治疗费用高昂,欠了很多钱。
如果我们知道这一面,是否会因为他因欠钱就会怀疑他的品行?
我想,有人肯定会的。毕竟,人最善于臆想,从不做深度思考。这是人的局限性。
所以,在阅读一本书时你自己要主动带着作者去找到你想要读的部分,并且让那些内容为你服务。
毕竟人际关系中总是跟对方的优点相处得多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