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宝贝:
今天听了我听了李一诺在混沌大学的演讲“回归教育本质”。李一诺是我非常喜欢和佩服的女性,她是清华生命科学本科毕业,美国生物学博士,毕业后去了麦肯锡咨询公司,十年时间做到公司合伙人。后被盖茨基金会聘为中国区负责人。
我知道她是因为她做了一个“一土”学校。是完全跟传统学校不一样的创新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厉害的是她能把理念落到实处。一土学校成立五年,成为教育部创新教育基地。
从她身上,我看见了什么是“优秀的人到哪里都优秀”。
一土教育提出“成全式教育”,不赞成当下主流的淘汰式教育。
提出:“学习是体验。学校是体验场所。学习是社会性的,更是情感性的。只有产生情感的学习才能有效。而让教师有幸福感才能让孩子有幸福感。”
社会情感式学习是我第一次听到的新名词。
不过说的很有道理,无论学习还是生活,如果缺乏情感,就成了机器和工具。只有情感投入,才是人的活动。
听了这堂课让我有这样的体会:互联网真好,可以听到这么多有思想的人的分享。把时间花在先进思想的了解上真快乐。
第七十七章
[原文]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①,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②。
[译文]
自然的规律,不是很像张弓射箭吗?弦拉高了就把它压低一些,低了就把它举高一些,拉得过满了就把它放松一些,拉得不足了就把它补充一些。自然的规律,是减少有余的补给不足的。可是社会的法则却不是这样,要减少不足的,来奉献给有余的人。那么,谁能够减少有余的,以补给天下人的不足呢?只有有道的人才可以做到。因此,有道的圣人这才有所作为而不占有,有所成就而不居功。他是不愿意显示自己的贤能。
[注释]
1、人之道:指人类社会的一般法则、律例。
2、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陈鼓应先生认为这三句与上文不连贯疑为错简复出。此处仍予保留。
[珍珠注]
1.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老子厉害的地方是:用大家熟悉的日常事物类比抽象的大道理。让道理变得简单易懂。
古代人熟悉拉弓射箭,所以用“张弓”来比喻“天之道”。因为两者都是“余者补不足”。
自然崇尚多样性,复杂性,差异性。
万事万物互相支持,形成生态系统,互惠互利,共同生长。
自然界中没有一个事物是唯我独大,不让其它种族发展。
比如狼是很厉害的动物,跑得快,耐力好,还有团队精神。但是如果狼太多,它们的食物会变少,最终族群也会减少。
所以,自然界内部有个平衡机制,每个生物都可以生存,但不可以占用过多资源。
2.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但是人的社会和自然界相反。我们熟悉的“马太效应”在圣经中也有所说明:“富有的上帝会给他更多,贫穷的上帝会把他已有的也拿走。”
我们的商业法则是“赢者通吃”。有能力、有资源的拿到更多资源,变得更强大。没有能力和资源的会越来越没有条件去竞争。
3.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
人类社会中有没有可以用有余补足不足的呢?
有的,只要我们遵从“道”的法则。
“道”是“示弱”,就是我们允许不同状态存在,允许不同力量发展。
这就跟“天之道”一致了。
亲爱的宝贝,这个世界千姿百态,就是因为有如此多的不一样存在,我们才能看到众多的美。对吗?
珍珠
2020.1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