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是从啥时候开始,儿子开始说家里有怪物!每次儿子都不敢独自上楼拿东西。尤其是晚上,灯光比白天暗一些,即便把所有的大灯都开得亮堂堂的,依然止步不前,需要我的陪伴才有勇气上楼。
妈妈,楼上有怪物!刚开始并没有重视到儿子怪兽背后的情绪,直接否定了孩子口中所说的“怪物”。家里绘本里有一只小怪物,纳闷喜欢看的绘本又怎么会害怕呢!
发现这样否定地回应孩子的感受,并没有见效果,这种感受依然会有。每当晚上提到上楼拿自己的东西时,就开始很为难的要哭了。
想起自己小时候路过坟山时那种害怕的情景,直到现在都还记得。于是开始陪着儿子,想办法去接触内心的“魔咒”。
我拉着儿子一起寻找小怪兽,除了灯光照不到地方,打着电筒找。儿子一会儿说在衣柜里,一会儿说在床下,一会儿说在厕所里。跟着儿子说的每一个地方找小怪物的影子。
当你重视孩子内心的感受时,孩子也能感受到我是很关注他的感受的。
那段时间每天都喜欢画画,于是儿子画出小怪物。儿子画出来的怪兽,没有眼睛,却看起来很可爱。一发到朋友圈,还发现了很多同款的娃。
有关怪物的绘本,我曾买了两本,儿子特别喜欢反复看。我也借阅了有关的绘本,一起亲子阅读过不少,就是想着能在一个不经意间对小伙子有帮助。
尽管自己做了很多努力,儿子内心的害怕和恐惧依然没有消减。虽然我内心接纳儿子的这种情绪,但是有时候也会懊恼而不耐烦!
清晨阅读《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提到了“床底下有怪物”中孩子的感受。当孩子说到有怪物时,不是去评判事情的真伪,而是需要关注怪兽背后的感受。
那些感受可能来自动画片的一些情节,可能代表大人对孩子一些事情的不耐心,更或许是孩子无法用言语表达的许多复杂的事情。
看完这一段,我很庆幸。我庆幸自己之前能觉察到我对儿子这件事有时不耐烦的情绪,觉察到孩子害怕怪物也很懊恼的感受。于是我选择接纳自己,接纳孩子的这种感受。我想只有接纳这种感受,才能得以安抚。一起度过这个“没有安全感”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