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主题开展的很顺利,各个活动区都在有序的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区不仅让孩子们获得快乐、知识和经验,孩子们也让活动区的价值发挥到极致。这是一个互相成就的过程。
活动区活动时,在我的印象里小班幼儿的技能能力都比较低,例如在益智区,我认为孩子们很难根据主题要求完成场景性的拼摆。现实情况却是孩子们不仅能完成单个形象的拼摆还能在老师的简单提示下生动形象的拼摆出相应的主题场景。孩子们的作品有时会让我很惊讶,平时绘画时怎么也不会画,拼摆时却颜色,形状,形象都很丰富。仔细想来是我低估了孩子们的能力!小班幼儿的用笔,手腕手指的力度都不够,画画可能打不到我们所谓的优秀的要求,但是拼摆的小积木给孩子们提供了简单的线条,形状,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孩子们对于物体创作各个结构的选择。这样就使的作品形象变得生动有趣。
其实,在一开始孩子们的作品并不像现在呈现的那么丰富,刚接触积木时孩子们也是无从下手,但是经过老师的指导,我发现他们的学习能力,想象力,创造能力都是惊人的。他们学会了各种积木的基本用法之后,会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创作。例如,在讲完《爱吃水果的牛》这个故事之后,有一个小朋友就用拼摆积木拼出了一头装了满肚子水果的牛。作品的精细程度和还原度都大大超出了我的预期!这又使我意识到原来孩子们的成长进步居然这么快!
当然孩子们的进步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还需要老师的指导,经过指导的孩子进步更快。这就对老师的指导方式,指导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满足孩子们的基本需求,还要进行相应的拓展训练。还是以拼摆为例,我们要提供生动的实物或图片视频范例,继续丰富幼儿的表象和生活经验,让幼儿结合亲身经验进行创作会更加有创造性。老师的指导方法除了语言指导,还可以结合范例,展示自己的想法,让不会的幼儿可以从模仿做起,逐步提升幼儿的观察力,想像力。还可以与幼儿共同游戏,自己提供基础作品让幼儿丰富,或是在幼儿作品上进行丰富,相互吸收彼此的创意。方法很多需要我们不断尝试。
经过此事例,不得不让我感慨孩子的能力绝不是我们眼中看到的那点,还有很多需要我们观察和发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