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小时,总计708小时,第671日。
阅读《英国史第3卷》至84%
萨默塞特监国纯属篡夺,任何理由都无法正当化。不过,由于顾命大臣纵容、默许新体制,因而人们普遍予以接受。幼主非常依恋舅父,萨默塞特为人又大体上较温和、正直,因此护国公的权力和头衔没有受到抵制。所有明智人士同样看出:宗教纠葛使国民四分五裂,更有必要把政府交给一个人,这样他可以遏制出格的党争,维持公共安宁。虽然特许状有些条款意味着正式颠覆一切有限政府,但当时的人士缺乏这方面的警觉。
只有新教徒才能负责国王的教育。幼主对各种学问都有浓厚兴趣,尤其是神学,远远超过儿童惯有的程度。人人都能预见:在他这一朝,天主教将在英格兰彻底毁灭。他们早就宣称偏爱新教,最后可能让新教大获全胜。
护国公返回英格兰,召集国会。他多少因苏格兰战争的胜利而陶醉,从外甥手中取得了特许状:临朝称制、辅弼天家,荣誉、特权同于宗室、王叔。国王在这份特许状中搁置了前朝颁布的法案。
圣旨与法律效力相同的法案践踏了一切法律,也在撤销之列。另一项法案规定:国王有权废除本朝二十四年前的所有法律,同样予以缓解。他可以防止以后执行这些法律,但无法收回过去已经产生的影响。
护国公已经同意废除圣旨与法律效力相同的法案,但他无意放弃圣旨的武断之治或自由裁量权。圣旨自古以来属于王室,很难跟完整的立法权区别。他甚至继续在当时明显认为最重要的方面运用这项权力。枢密院下诏:圣诞节、圣灰星期三、圣枝主日不得举烛游行。这些古老宗教的习惯现在已经被称为迷信;不过迷信用在这种单纯无害的地方,实为人类之幸。所有改革派自然态度严厉,促使枢密院采取同样态度,废除古老宗教某些放纵、浮华的仪式。
天主教会的主要教义和惯例现在都已经废除,英格兰宗教改革几乎大功告成。虽然新圣餐礼严谴真在论,废除了许多古老仪式,但真在论仍然保存在许多人心中。这是国民最后抛弃的天主教义。这种顽固的态度部分源于先王对真在论的忠心不渝;但主要原因在于这条教义本身的极度荒谬和受到的深厚崇拜,当然也给想象力留下了鲜明的印象。
当时还有另一些因素加重了平民的窘困。英格兰的制造业技术不如其他欧洲国家先进;甚至在英格兰,工业技术也比农业知识先进得多。所有工业的从业者都需要大量的思索和经验。国内外需要大量羊毛,而低技术种植业的收益不如牧场有利。因此整个领地都放弃耕作,圈为牧地。佃户被视为无用的负担,流离失所。
西印度发现以后,欧洲金银普遍增加;民生多艰,民怨鼎沸。国家日益商业化,需求日益增加;商品易于转运,各地价格普遍上涨。但英格兰劳动者想改变生活却不那么容易,劳动力的价格仍然大体不变。穷人抱怨说:他们的工作不再能养家糊口了。其实他们只要更加勤勉和积极就能谋生。虽然当前增加勤勉至少对社会有利,但人民很难放弃以前的懒散习惯。他们只有迫不得已,才会竭尽全力。
萨默塞特获得摄政权特许状以后,不再注意其他顾命大臣和枢密的看法。尊贵的地位和平基的大捷使他得意忘形,他认为所有人都应该在一切事务上唯他马首是瞻。护国公对所有不完全忠心的人不屑一顾,对忤逆他意志的人报以愤怒或轻蔑。他决心日理万机,可惜处处志大才疏。
这些掠夺者甚至不放过最细微的利益。枢密院下令清洗威斯敏斯特图书馆所有有关弥撒、传奇和其他迷信的文献,且把装饰品交给安东尼 · 奥切爵士。因为许多书镶嵌金银和奇形怪状的饰品,这些装饰品可能会召来迷信的罪名。牛津图书馆同样惨遭蹂躏。书籍和手稿遭到同样的破坏。神学文献由于装潢富丽,因而遭劫。文学著作蒙受无益的谴责,几何学、天文学仅仅视为迷信的工具。大学无力抵抗这些野蛮的破坏,因为自身随时也有被抄没之虞,何况沃里克伯爵及其同僚对大学的岁入虎视眈眈。
英国和瑞典国王古斯塔夫 · 埃里克森签订条约,规定:如果他将金银锭运到英格兰,就可以出口英国商品,不用付关税;他不得向其他君主出口金银锭;如果他向英格兰出口钢铁铜矿之类,就可以出口英国商品,跟英国人付同样的关税;如果他向英格兰出口其他货物,就可以自由交易,跟外商付同样的关税。瑞典运来的金银锭虽然为数不多,铸币厂却能用这些原料铸出良币。能使以前提到的劣币收回销毁。良币非常有利于贸易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