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婚恋界又热闹了起来,事情起因是杭州相亲角三位家长,被媒体采访并分别阐述了替她们女儿择偶的标准,本来只是一次正常的采访报道,但她们所说的标准引发了单身男女甚至已婚妇女的热烈讨论,不尽相同的观点碰撞出绚丽的火花。
第一位家长重要的事情说了三遍:“肯定要有房的,没房就困难了”。第二位家长:“男孩子真的很优秀,看重你的才华也是可以的,一无是处谁要啊”。第三位家长的话就比较扎心了;“你人品很好了,你家里很穷,你老婆都养不起,那人品再好有什么用?”
引发争议的主要就是第三位家长,一位老大爷的观点:“家里穷人品再好也没用”,这句话乍听起来让人很不舒服,但是也反映了现在社会上的一种现象。
假设站在女方家长的角度来说,谁都希望自己的宝贝女儿婚后可以过得幸福美满,这些家长活了半辈子,更能体会生活的不易,同时也可能不希望子女步入他们的过苦日子的后尘,在他们看来爱情能维持一辈子的希望不大,很容易就会被柴米油盐酱醋茶打败,爱情是需要面包支撑的,没有基本的住行保障父母根本不放心把宝贝女儿嫁出去。
将心比心,如果换作是你含辛茹苦养大一个宝贝闺女,家里人一直捧在手心当成掌中宝,你愿意轻易的就给了一个啥都没有的穷小子吗?相信大部分人是不愿意的。这是人之常情。
所以她们认为房子很重要,是一种经济基础,起码婚后有个保障,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家,人品一时半时也不会看得太清楚,最能直接表现出实力的就是男方的外在实力,比如房产,车子,地位,工作等等可以直接看的到,触摸到的东西。这些才是能让父母安心把女儿放心嫁出去的经济基础。
当然我也不是说,他们只看中房子,不看重人品,只是在都不是很了解的基础上,家长更愿意在人品与物质之间选择他们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人品好当然很重要,这决定了夫妻二人可以在一起走多远。不会大难临头各自飞。
大爷的话是把物质基础摆在了第一位,人品放在择偶的第二位。他们更希望在有一定经济基础的单身青年中选择一个人品不错的女婿。而不是在人品好的人群中,找一位穷小子,家里穷,抗风险能力太差,遇到家里的老人生病或者其他事故,就让家庭陷入瘫痪之中。他们忍受不了女儿嫁到这种家庭中去,让女儿过贫贱夫妻百事哀的争吵日子。
有句话说的很符合现在的这种婚恋现状:恋爱始于颜值,陷于才华,忠于人品,败于物质。
所以在这个物欲横流,笑贫不笑娼的年代,也是为何俞敏洪的观点:女性堕落导致了国家的堕落,这么饱受争议的原因。虽然他的话不全对,却是代表了目前社会上的一种普遍现象。
如果站在男方的角度来说,人品好和物质基础好的单身男女大有人在,但是如果综合人品和基础好的那就少了,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是富有的,在中国大部分的家庭都是普通人,面对疯狂的增长的房价,特别是对家里子女比较多的家庭而言,买房子很困难。
如果是靠男生自己更加困难,不是每个男生都能在25岁的年纪买得起一套房,22岁毕业二三年,工作刚起步,生活压力大,入不敷出,很困难攒够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首付。再说能够在二十五六岁凭自己能力买房的人,能力较强,对女方的要求一般也比较高。
站在各自的观点上面其实没有谁对谁错,这就是这个时代的特色,是一种社会现象。变相的相当于古代的门当户对。实力对等,日子过得也不会太苦,小人物有小人物的日子,豪门有豪门的生活。解决了温饱问题的现代,不会再去想过苦日子,而是想方设法的追求美好的生活。
人是一中永远不会满足的物种,得到了就想得到更多,这是人性,改变不了,深深的烙印在我们的骨骼中,但是在追求欲望的同时,也要考虑一下现状,不能完全自私,也要站在对方的角度想一下。体谅一下,多给对方一点机会。不能光考虑房子,不考虑人品,人品更重于物质,毕竟两个人是要过一辈子的。
三观人品的一致何等的重要,在我看来,人品之重更重于物质,人品成年人已经成型,不容易改变,而房子,车子等物质通过奋斗还是可以买得起的,只不过需要点时间。反之,有了房子,人品不好,赌博,醺酒,总有一天房子也会被败掉。
恋爱是两个人的事情,结婚是两个家庭的事情。不要责怪父母过多插手你们的感情,及时沟通,寻找解决方法。
人生艰难,生活并不会因为你是男是女而去善待你,想要过得幸福,关键在于你自己,你们三观相同,生活开心愉快,住在出租房里也整天都是欢乐,三观不同,住在豪宅美景里,也只会体会无尽的寂寞与孤单,这要看你怎么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