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没打球了,甚是想念。今天早上去送王子上学,顺便去球馆打球。
“你这两天咋没来打球啊?”正在跟娟儿酣战的二哥说。
“周三值班,周四身体不舒服,耽误了两天。”我不好意思地说。
“丁老师,到这儿来打吧。”程奇哥招呼我。
“好勒!”我脱下白色羽绒服,挂在衣架上。又倒了一杯水。然后拿起球拍去了里面。
“你俩打吧,我去喝点儿水。”高老师把打球的机会让给了我。
跟程奇哥打了十局,我发现自己突然对正手提拉有了新的感悟,上手的命中率提高了。量变到质变有时候真的就是一瞬间。
又跟刘主席打了八局,还是吃他的发球。我接不好他的正手急长和反手侧上。一局能吃他五六个发球。赢他几乎成了泡影。
又跟陈师傅打了八局,赢了两局。跟银山打了六局,赢了一局。
“你得跟不同风格的球友打球,适应不同的发球。你的得分点只有两个,一个是正手长,一个是反手拉和拨。如果人家把你的球琢磨透了,你就没招了。你还得多琢磨几个得分点。让别人摸不透你的发球。”银山说。
银山说的对,我还得好好琢磨琢磨发球和衔接,还有发球强攻。
高老师说,我的动作做得不完整,往往做到一半就停止了,没有把球裹起来,动作爷没有有甩鞭子的感觉。
每个教练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体系,我要听,但也要有自己的思考。不能照搬照套,得自己消化吸收。
刘主席擅长发奔球和旋转球,还爱出其不意,突然变线。陈师傅打球坚持不退台,就是拼力量、速度和落点。银山的发球短又转,李老师的球拍一面是长胶,发过来的球不往前走,下沉。如果你接球的力度不够的话,它肯定会下网。
所以,打乒乓球,不仅拼实力,还要斗心眼。要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要胆大心细自信顽强。
郭教授打球就非常聪明,他总是事先研究对手的弱点。他想不好就不急于发球,他发的每一个球都在对方难受处,让对方对不上点儿,借不上力。好多人都有这种体会,跟郭教授打球最憋屈,有劲儿使不上,感觉哪儿别扭教授的球就跑哪儿。
不知道动脑筋的人打球,自己舒服了,别人更舒服,乒乒乓乓,你来我往,看着好看,最后自己不得分。
所以,打球不能蛮干,要有计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