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11日 星期日
文/ 湖畔书苑•廖雅璇
青松挺且直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元代诗人王冕的这句咏梅诗,恰可作为当代青年干部的精神写照。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青年干部作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其清廉品质不仅关乎个人成长,更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未来命运。推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需要我们以历史的高度审视清廉的价值,以时代的眼光把握反腐的脉搏,以人民的情怀培育拒腐的土壤,让清廉成为青年干部最鲜明的精神标识。
历史长河中,清廉始终是中华民族推崇的高尚品格。北宋名臣包拯“清心为治本,直道是身谋”,留下了“包青天”的美名;明代海瑞“生无以救国难,死犹为厉鬼以击贼”,其刚正不阿至今为人传颂。这些清官廉吏之所以能够穿越时空为后人铭记,正是因为他们坚守了“吏不畏吾严而畏吾廉,民不服吾能而服吾公”的为官准则。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扬了这一优良传统,从井冈山时期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延安时期的整风运动,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反”“五反”,清廉始终是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青年干部作为新时代的“接棒人”,应当从历史深处汲取精神养分,明白清廉不是外在约束,而是内在修为;不是一时选择,而是一生坚守。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青年干部面临的诱惑和考验更为复杂多样。一些地方和领域腐败问题仍然易发多发,腐败手段隐形变异、翻新升级,“围猎”与甘于被“围猎”交织并存。重庆作为西部大开发的重要战略支点,处在“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联结点上,改革发展任务重,廉政风险点也不少。面对这样的时代环境,青年干部更应保持“风雨不动安如山”的政治定力,把好理想信念“总开关”,筑牢拒腐防变思想防线。要学习老一辈革命家“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到慎独慎初慎微慎友,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民生工程等重点领域保持高度警觉,不让任何腐败因子侵蚀肌体。
清廉建设的深厚力量,源自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青年干部要主动走进群众,倾听群众呼声,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工作的第一标准。重庆市开展的“以案四说”警示教育、“以案四改”综合治理等创新实践,正是发动群众参与反腐倡廉的有效途径。青年干部应当积极参与基层治理,在乡村振兴、城市更新、民生改善等工作中锤炼作风,通过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要习惯在“玻璃房”中工作,在“探照灯”下履职,让权力运行阳光透明。唯有如此,才能赢得群众真心拥护,形成“人人崇廉、人人促廉”的社会氛围。
“青年如初春,如朝日,如百卉之萌动。”李大钊先生对青年的这番赞美,道出了青年之于国家民族的特殊意义。新时代的青年干部,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其清廉品质直接影响着党的形象和公信力。在清廉重庆建设中,青年干部应当争做“青松”式干部——像青松一样挺直脊梁,像青松一样经霜不凋,像青松一样保持本色。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明白“当官发财两条道”的朴素道理,守住政治关、权力关、交往关、生活关、亲情关。唯有保持“青松挺且直”的品格,才能在新时代的征程上行稳致远,成为让党放心、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清廉是青年干部最好的“护身符”,也是送给人民群众最好的“见面礼”。当每一位青年干部都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当崇廉拒腐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我们就能够汇聚起全面从严治党的磅礴力量,为新时代新征程提供坚强保障。让清廉之光照亮青春之路,让正义之风吹遍巴渝大地,这正是历史赋予我们这一代人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