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默讲座一一我们怎样做好初中生的家长
一,现象
青春期遇到更年期。矛盾,冲突。
儿子身高超过父母,还手,儿子自责不孝子,内心瓦解自我认知。家长识相。
爱照镜子,男孩不洗脚,对性知识鬼鬼祟祟,情绪化。正常,视而不见。实习期家长,认识青春期,不起冲突。冲突期集中是初一。到高二结束。
聪明妈妈不烦人。
二,本质
小孩子要长大,反抗,逆反。
聪明家长给孩子权力。放权。自己的事自己作决断。
解决恋母问题。由与母亲的亲密关系转向与同伴的亲密关系。孩子本能地关门是解决恋母问题需要。家长(尤其妈妈)要学会不要缠孩子。
无形的关系。你需要什么孩子,孩子就呈现什么样子。
反抗权威(家长,老师)是孩子长大的心理。
爱某师爱某科,是初中生心理特点。高中生不这样。家长要警惕初中生心理。
三,同伴关系
初中生特别在意同伴关系。例如,借宿友人家中,开party,聚餐之类。家长要支持,保护。案例。
本质一一发展紧密的同伴关系,走向社会的一步,长大的心理任务的标志。
学霸但社交孤独,恐惧。大忌。
四,学习意义
不要用功利的言语与孩子的对话。
例如,小孩:为什么好好读书?
父母:好学历,好工作。有房有车。
小孩:我现在就有房有车。
父母:不好好学习,以后只能扫垃圾。
小孩:扫垃圾挺好的,白天扫垃圾,晚上打游戏没有压力。
父母:滚。(错误对话)
小孩常问问题:
读书意义~~对活动意义的追问~~人过创造性的生活,区别猫狗。
读书有用吗~~爸妈出钱,老师出力,训练你的思维,课堂学习有效高效训练思维。
读书苦~~情绪是想法引起的。例如罚跑3公里,苦。马拉松40几公里,乐。想法不同。
山西煤老板小学没毕业挣钱多,舅舅博士没挣钱~~钱与学历无关。人有二种享受,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前者有限,后者无穷。例如,鲍鱼吃十个,吃到十一个,吐了。物质享受有限,有天花板。解决高等数学题的乐趣,煤老板享受不到。让孩子读书,高学历,升高精神空间。
五,四十岁的女人
行动原则一一少讲话。
妈妈发指令孩子不听,妈妈发疯。
妈妈讲话一一关注孩子情绪。针对情绪讲话不要针对行为。
例如,周末孩子房间脏乱差。
妈妈:女儿,房间脏死了,卫生差,学习差,以后谁敢娶你。女儿强势,吵架。女儿弱势,不理睬。(错误)
妈妈:孩子,房间真乱,你心情不好啊。身体怎么了,学校怎么了,同学怎么了……
女儿:别敏感了。我没事儿,我一会儿收拾。
六,克服考试焦虑症。
1,考好不奖,应该的。考不好,鼓励。
2,认可孩子的努力。
3,期中,期末大考时,在家不谈论考试。不说这个话题。
4,“我家小娃很聪明,就是不努力。”(错误)聪明,不必表扬。努力没有标准。
5,父母吵架。避开孩子。说,与孩子无关,是父母情绪控制不好。
6,妈妈不要作“麻烦制造者”。不要干扰孩子,不要烦老公。
7,读书,老师管。父母管孩子的情绪。
七,手机问题一一区别对待
孩子没提,父母不要提。孩子一提,先问原因。
给手机的同时签合约,父母提前提醒,小孩子学会守约。违规的话,电子产品带到单位,二周后返还。
信任孩子,培养孩子合约精神。
全家手机在家庭客间充电。养成公共意识。
两只手机,一只手机,周一至周四,不装游戏,微信等,只用于学习。另一只手机,周五至周日用,装游戏,微信,抖音等,用于通讯娱乐等。
时代如此,不要脱离时代。
读好书的前提是心情好。
外面是强竞争环境,心情压力大。在家,要营造和谐轻松环境,让孩子心情好!
与陈默老师合照!
老师签名。
互动问答:
1,孩子追星怎么办?
老师:跟他一起追,天天谈明星,用明星的正面效应引导他。
2,孩子喜欢画画,文化成绩差怎么办?
老师:高考的路是多元的。支持孩子要走出自己的个性特点。
3,孩子对自己没有要求怎么办?
老师:他感觉到你对他有要求,他才对自己没要求的,你不要把你对他的要求挂在嘴上。
感想:
陈老师不愧是做心理咨询的。理论的条目并不是浮在云端,而是结合生动的案例来讲解现实生活中父母怎么做。收获很大。老师是上海人呃,很生动地情景再现,像沪语脱口秀一样,现场笑声不断。笑声中轻松地化解父母的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