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川王利珍坚持原创分享第582天
过段时间,刘老师就会给我们上一节解疑答惑的课。对于成长中的我们,就如一场场及时雨。滋养,赋能,激励前行。
整堂课的架构基本分为四个部分。1.哪些因素使你有了进步?(关注正向)对你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发?(资源整合利用))2.学员提问。3.刘老师解答。4.小组讨论(强化巩固)
亮点就在“答疑解惑”环节。刘老师的问句是有套路的。在时间允许的情况下,刘老师一般是不会直接给出答案的。他是怎么做的呢?
我想刘老师秉持的原则就是,提出问题的人是解决问题的专家。
比如:学员问:“当朋友提出一个两难的问题,不知道如何选择的情况下,我该怎么办?”
刘老师的几个问句:1.如果是你的来访者的话,你怎么做可能会帮助到他?(我让他自己判断。)2.还可能会怎么样做?3.谁是专家,用我们焦点知识来看,怎么做可能会帮助到他?4.非常好!5.自己先调整到什么状态,才可能会帮助到他?(中立、稳)6.刘老师举例。自己是来访者为专家的咨询案例。(小小满足一下我们想知道具体答案的心。同时也更有说服力。)7.再来梳理一下,怎么做可能帮助到来访者?(学员回答。不知道是不是?)8.你感觉是这样吗?到底是还是不是呢?(学员笑了。但感觉知道道理,处理起来不好做?)9.这也是我们要学习的原因……继续修炼。刘老师进一步总结。
当然还有很多,每个问题的解答都把焦点理念贯彻始终。
比如:问题不会总是一直在发生。问题应出现时刻,而没有出现的例外,可以被当事人与咨询师用来共同建构解决之道。
有学员问:“咨询暖场感觉做的不够好?”
刘老师:你见到过的哪些咨询暖场,你认为做的是比较好的?你做到的有哪些?下一次你会怎么做?
……
归纳一下:刘老师深厚的焦功贯穿始终。首先是视我们为解决问题的专家。然后在解答中运用:具体化,澄清,一般化,成果问句,赞美,例外问句等等的焦点问话技术。
当然,刘老师也不全是不给答案,对于我们迷惑的地方,刘老师也会予以非常清晰的解答。
比如对于情绪中的当事人。作为咨询师,我们是贴着它走,还是把它拉向解决?
刘老师在最后的回应是:分情况而定。书上的东西是死的,实际咨询是活的。法无定法。但不同的是。在听来访者的叙述后,问题导向的问句是:发生这样的事情,你的感觉与想法是什么?这个困境持续了多久?对你造成的影响是什么?她为什么会发生?又是谁造成的?……而焦点解决取向的问句应该是:你希望这个困境最后的解决情况或者最美好的结局是什么?如果发生了,你的状况会有什么不同?这个困境何时没有发生或比较不严重,何以能如此?当你面临这个困境是什么力量支持你支撑与面对?若询问你周围的好朋友,他们对于你面临这个困境会给你什么样的建议?你觉得你需要什么力量或资源来帮助你处理这个困境?你要如何找到这些资源?……(白皮书第12页。)
学习了,受教了!学一学,悟一悟,练一练!持续学,持续悟,持续练吧!好像别无他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