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时间永不停歇的脚步,一年一度的“端午节”就要到来。赛龙舟、吃粽子,挂艾草,绑红绳等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节日活动。
端午节与春节、清明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传统四大节日。端午节文化在世界上影响广泛,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都有庆祝端午节的活动。
“端午”二字最早见与晋人周处《风土记》:“仲夏端午,烹鹜角黍”。端字是开端、是初始的意思;农历以地支纪月,因此五月又成午月,即五与午同。所以,端午又叫端五,重五,端阳等。
尽管年年都在过端午节,可能有许多人,对于端午节的来历确不是很清楚。根据搜集的资料来看,大致有这样几个版本。
其一,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这种说法也是影响最为广泛的。屈原是战国时期的诗人和政治家,因自己的政治主张触犯了当时贵族集团的利益,收到了排挤和流放。最后楚国被打败,屈原悲愤不已跳汩罗江殉国。人们为了纪念他,便将其跳江的日子定为端午节。
其二,纪念伍子胥。相传吴国大将军伍子胥带兵灭了越国,将越国国君勾践带回吴国扣为人质,并且劝解吴王夫差杀了勾践。后来夫差听信了谗言,遂将大将军伍子胥赐死。死前,伍子胥与人说:自己死后,将我的眼睛挖出来挂在都城东门之上,以看日后越国灭吴国。夫差听说后大怒,与五月初五将伍子胥的尸体沉入钱塘江。当地人便将伍子胥沉江之日,定为纪念他的日子。
其三,纪念曹娥。百善孝为先,据说东汉年间,曹娥的父亲与江水中淹死,于是曹娥沿江找寻了很多天,始终没有找到父亲的尸体。在五月初五这天,曹娥跳入江中去寻找父亲,几天以后,曹娥抱着父亲的尸体走了出来。后世的人们,为了纪念曹娥的孝道之举,便将五月初五作为纪念她的节日。
还有一些别的版本,如夏至说,恶日说等。
回想几十年以前,受制于家贫的原因。端午节的日子里,印象最深的便是挂艾草。到了端午节这天,母亲早早的便将用麻绳捆起来的艾草,挂在家门的门柱上,挂在卧室门头,也有摆在窗户边上的情况情况。
而生于北方贫困山区的我,家里并没有做粽子的原材料。儿时对于粽子的概念,更多的是停留在课本上,大人的描述里。如果与我差不多年龄的兄弟姐妹,应该会记得刚开始上学时,所使用的课本配图都是手绘的,并且图片基本都是了了几笔。不像现在的课本,都是彩色的,美轮美奂如照片一样。条件好的学校,还有与课本配套的影视课件。
绑红绳也是儿时最高兴的事,说道红绳并不是字面上的红色绳子,而是用五种彩色的细线编在一起。用这种五彩绳子绑在手腕上,用那时大人的话说,手腕上绑红绳辟邪,去晦气。那是只觉得好看,对于这种说法并不在意。到了长大后才明白,那是母亲希望自己平安的一种寄托。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生活质量也提高了,粽子成了每年端午节的标配。儿时吃不起,没见过的粽子,如今都要挑着口味的吃。不知道是自己的口味变刁了,还是粽子的诱惑不如过去了。总之,吃一两个便不再继续。
至于赛龙舟一直停留在电视上,现居住的城市附近河道一滴水都没有。更多的是裸露的沙子与鹅卵石,想要看赛龙舟是不现实的。曾想过有时间了,带着妻女去旅游,到现场去看赛龙舟。计划永远慢与变化,时至今日都未曾去看过。
端午节,我们的传统节日之一。节日还是那个节日,却少了儿时那种欢乐的气氛,少了那份节日的喜悦。不知道是自己变了,还是节日淡了。总之,再也找不回那时的感觉,那时的端午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