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不良是结果,关系不良才是原因。
沟通(communication)对于多数人而言,是一大挑战。许多人总以为,只要上一些技巧课程就能迎刃而解,结果却经常令人感到懊恼不已。
沟通是什么?
沟通只是一堆说话技巧而已吗?
还是是一种表达的艺术?
人际互动真有那么难吗?
若未厘清沟通的本质,面对这些问题,即使上完各类课程,通常依然各说各话,帮助甚微。
沟通之所以毫无成效,关键在于人性。
当双方利益冲突时,人们通常会伤害对方来保护自己。
因此,当关系一旦破裂,沟通管道自然就封闭。
再多的谈话也只是更少的交流,甚至换来负面的成效,最终只好逼上谈判桌,针锋相对。
“大师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前董事长比尔·波拉德(Bill Pollord),有一回接受访谈时,提到他和彼得·德鲁克一起前往日本东京研讨会演讲的经验。
当时波拉德邀请在日本的合伙人,从大阪过来一起参加研讨会,可是这个人不领情。
波拉德表示,在东京也许能谈成一笔很大的生意。
波拉德心想自己都已经飞到了日本,在大阪的这个日本人却不愿意过来,实在越想越生气。
当布拉德与德鲁克闲聊时,德鲁克就问波拉德:是否乐意去大阪,会见这位合伙人呢?布拉德回答:当然不想。
当晚研讨会结束后,德鲁克找了波拉德坐下谈话,告诉他关于“人际互动哲学”。
波拉德后来回忆起德鲁克当时跟他说:
“你应该特地去大阪一趟,不仅是为了和好,而是要与关键的人重建关系。同时深刻地了解,在不同国家的特殊做事方式,以及在日本文化中,拜访式交流互动具有什么样的价值。”
当时布拉德受教德鲁克一个多小时,听他讲解日本人的特殊思维运作方式,加上丰富知识及大量的历史资料,补充他的建议和见解。隔天,布拉德就搭火车到大阪。
德鲁克的建议,不仅帮助布拉德重建跨国事业关系,也帮他为营运找出解决方案,巩固了长期的互信基础。
彼得·德鲁克直指沟通的核心就在于“关系的建立”,而不只仅是寻求沟通方法而已。
然而关系的建立,需要长时间的培养与有效的深度经营;更重要的是,需着眼于有效的彼此增值的贡献度。
唯有贡献,才能建立良好的人群关系,使意见沟通顺畅。
德鲁克所说“人际互动的哲理要义”若是少了增值贡献的动机,就无法建立良好的长期关系,只停留在利益交换的层次,那就陷入“沟而不通”的泥沼里了。
当然,德鲁克也并不是说沟通不重要,而是点出了关系更为重要。否则,即便有了良好关系,却缺乏有效沟通要领,仍然会造成某种障碍。
下面是彼得·德鲁克要我们学习、实践的“沟通四大原则”:
1、沟通是一种认知(Perception)过程
苏格拉底曾说:“要根据他人拥有的经验与他沟通。”一个人的认知范围,有其文化、环境和情绪上的限制。
因为认知并不等于逻辑,认知是一种生活经验。所以仅靠一部分的表达,人永远无法传达整个想法。
2、沟通是一项期望(Expect)
在沟通之前,我们必须知道,接收者期待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3、特征沟通造成需求(Demands)
想要求接收者转变、做某些事、相信某些道理,就需要引发激励。如果沟通者与接收者的渴望、价值观以及目的相符,沟通就能快速有效。
4、沟通不同于资讯,有时候甚至彼此对立,却又相互依赖。
如果沟通是一种认知,期待被正确清晰了解,接收者就必须要确实收到内涵,并了解这些密码。
掌握以上这四项沟通原则之后,就能驾轻就熟地有效沟通,建立善性健康的关系,自然就可达成有效的沟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