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见真知
《逻辑思维》
微信群管理
1. 微信弱关系群人员多、情况复杂,最好采用比较保守的策略:不冒险,不冒进。
2. 在微信群里,争取和更多的人互动。不要随便拉人,拉人前一定要征求群主的同意。
3. 多在群里帮大家一些力所能及的小忙。不要在群里求赞、拉票。
4. 不要在群里发语音。除非你手上有伤不能打字,或者群里所有人都是你的下属。比发语音更惹人恨的,是发语音之后撤回。
5. 一个评选如果是由网友投票决定的,那就不是什么权威的评选,如果想要让你的孩子赢,可以去淘宝买刷票。 叨扰你的群,就说明你根本不在乎这些群友的感受 。
6. 群主最好定好群规,不允许发求赞和拉票的文章。
7. 不要炫耀智力优越感。炫耀自己比别人强完全没有必要,只会招致别人的反感。
8. 如果群的规模不大、质量却不错,你的微信好友也有不少空位,可以进群、问候、与大家互动一段时间后,把成员都加上。不要等到需要用别人、求别人的时候才急忙跑来加好友。
9. 在群里,最好尽可能往友善的方向去理解别人的表达,不要疑神疑鬼 ,如果觉得对方在挑衅,可以小窗直接问对方。 在气氛已经紧张的时候,首先做到“少说一句”是非常得体的做法。
10.其他人起冲突的时候,尽快岔开话题也是非常得体的举动。 必要时候,发红包是个好方法。不用包太多钱,多分几个发,会造成很好的隔断效果,在聊天记录里突然刷一波“谢谢老板”的表情,打断双方的争吵。
读,到彼岸
《对照记》张爱玲
1.张爱玲悄然谢世前一年,图文对照的《对照记》首次出版,她用对“幸存的老照片”的保存和阐释,来与喜爱她作品的海内外广大读者告别。
2.此批幸存的老照片,不但珍贵,而且颇有味道,是文字以外的“余韵”。捧在手中一页页的掀,如同乱纹中依稀一个自画像:稚雅,成长,茂盛,荒凉……——李碧华
3.嚷着出名要早的她,深深体会到乱世的不可把握,人生的变数,人性的复杂多变。
4.这是她的一生。包括家史——从外曾祖父李鸿章,到奶奶,父母,自己的一生。但,不是完整的,因为切割了两个人,前夫胡兰成和美国丈夫赖雅。
5.《对照记》中,“一只小脚横跨两个时代”的新女性黄逸梵是头彩,多幅玉照,张张华彩。
6.一直被“仇恨”着的张志沂也闪亮登场,后花园吃茶,一派斯文。从父亲家逃离,惊魂甫定,张爱玲遂将这“惊险的经验的实录”发表在1938年英文《美晚报》上,牛刀小试,亦不乏“声讨”意味。
7.张爱玲历来宣布不喜欢父母。其实是情深反被情伤后的情怯。晚年,她选择了回归。感情的回归,血脉的回归。《对照记》中,提及父母,张爱玲满心都是温柔。
8.人的一生中,总有许多人陪伴我们成长。曾几何时,我们在心底抱怨过他们不够完美。但他们终究是无可取代的亲友。是亲密爱人。献全盘的爱给他们吧。他们值得拥有我们从年少到年老最真最纯最美的情怀。
9.能得张爱玲温柔一瞥,有幸入选《对照记》的人,皆是张爱玲心底最亲最爱的人。母亲姑姑之外,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主角,婴儿肥,少女瘦,青年奇装炫人,中年妆容犹精,晚年瘦骨嶙峋。此三人之外,隆重推出炎樱。炎樱面向镜头,笑得如夏花绚烂。炎樱的高腰裙子,韩风。张爱玲像被炎樱拉拽来的,左脚犹悬空,偏脸笑着,无可无不可的神情。张爱玲清凉休闲装,碎花衣,会在腰间系一蝴蝶结么。猛一看,像七分裤。
10.君子交绝,不出恶声。对恶意诋毁自己的昔日朋友,张爱玲有自己特有的反击方式。《对照记》的文字,俭省到极致,是张爱玲尤为推崇的“平淡而近自然”的笔法。却能于不动声色中拨乱反正。张爱玲不喜欢与人打笔墨官司,但有机会,她也会给“敌人”以有力一击——我虽是一介弱女,但手中笔是我最好的武器。你确定要与我开撕吗?who怕who。
——3-10《历史的况味:年轻的绚烂与暮年苍凉》:陈家萍
行,过一生
1.出检入关,第一天。新征程,新开端。
2.一场试图文艺的告白,引来亲朋的关切。原来,我一直在被爱着。
3.便装上班,有点别扭。许是太久没有收拾的缘故,竟然觉得无衣可穿。
4.断舍离,清清清……
5.闲来无聊。
6.微妙的感觉,和争执后的领导对话。
7.闺蜜来电,一个城市几年,竟未见面,我们归之于懒。只是,我知道,只要你好,有没有电话又何妨?只要你有异动,总会接到对方最关切的问候。幸福!
10.火大,接连因为不上心被老师点名,我该拿一个十岁的叛逆期小孩怎么办?一切叛逆期小孩的怪毛病,感觉一下子就集中攻击她了。真的,是作为母亲的做得远远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