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强中干
秦晋韩原之战
《左传·僖公十五年》
【原文】
晋侯谓庆郑曰:“寇深矣,若之何?”
对曰:“君实深之,可若何?”
公曰:“不孙。”
卜右,庆郑吉,弗使。
步扬御戎,家仆徒为右,乘小驷,郑入也。
庆郑曰:“古者大事,必乘其产,生其水土而知其人心,安其教训而服习其道,唯所纳之,无不如志。今乘异产以从戎事,及惧而变,将与人易。乱气狡愤,阴血周作,张脉偾兴,外强中干。进退不可,周旋不能,君必悔之。”
弗听。
【今译】
春秋战国时期,晋国将于秦国打仗, 晋惠公问庆郑如何对付秦军,说:“敌人已经深入了(寇深矣),该怎么办(若之何)?”
庆郑认为这是晋惠公自己酿成的恶果,没有办法可想,回答说(对曰):“是君王您让他们深入进来(君实深之),能怎么办呢(可若何)?”
晋惠公认为庆郑不恭敬说(公曰):“无礼,你说话太放肆(不孙)。”
后来叫占卜师占卜车右武士的人选,卜问谁为车右恰当(卜右),占卜的结果是庆郑吉利(庆郑吉),可是晋惠公不用他(弗使)。
而是让步扬驾御战车,大臣家仆徒担任车右武士,晋惠公想用郑国输入的小驷马驾车(乘小驷),这种马是先前郑国献纳的(郑入也),。
庆郑劝晋惠公还是用本国的马,说:“自古以来行大事(古者大事),各国打仗一定要使用本国出产的马匹来驾战车(必乘其产)。本国产的马在本国土生土长(生其水土),适应本国的水土,熟悉道路,知道主人的心思(而知其人心),听从主人的调教(安其教训),谙熟这里的地形,随你怎样鞭策驱使都能听从指挥使唤,驾驭起来可得心应手,没有不如意的(无不如志)。
“现在君王用他国出产的马来驾战车(今乘异产),来参加战斗(以从戎事),打仗时一旦马由于恐惧而失去常态(及惧而变),受了惊吓,它就会不听指挥,和人的意志相反(将与人易)。脾气乖戾,烦躁不安乱踢乱跳,血液在全身奔流,血管张大突起,僵立原地,不知所措。
“郑国的马虽然外貌很中看,外表看似强壮,可骨子里已经很是虚怯了,实际上就是外强中干,要进不能进,要退又不能退,奔驰周旋也不行,您驾着这样的战马去和秦国打仗,到时候您肯定要后悔的(君必悔之)。
晋惠公不听劝告(弗听)。
【赏析】
秦晋韩原之战
晋惠公当上晋国国君,得力于秦国,但他却恩将仇报。
秦穆公的夫人秦穆姬是晋惠公同父异母的姐姐,晋惠公返回晋国时,秦穆姬将太子申生的妃子贾君嘱托给他,又让他把流亡在外的晋公子们(重耳等)都接回晋国。
可是,晋惠公返回即位之后,却与贾君同居,又不接纳群公子们,秦穆姬很恼怒。
晋惠公曾答应给秦的财物、土地和五座城邑,后来也食言不给。
晋有饥荒,秦运去粟米;秦有饥荒,晋却拒秦于境外。
晋惠公的多恶使一向讲信义的秦穆公忍无可忍,决心惩戒他。
春秋鲁僖公十五年(周襄王七年,公元前645年)秋,因晋国对秦国背信弃义,为此,秦穆公率军伐晋,秦国发兵攻打晋国。发兵前,卜徒父占筮,得大吉大利之兆。
秦、晋双方交战,秦兵作战非常英勇,晋军已连败三阵(三次败北,退到韩地)。
秦国的军队乘胜进入了晋国的韩地(今山西河津市东南),晋国形势危急,晋惠公决定亲自率兵上阵。出发前,晋惠公命令将自己战车上的晋国马换为看起来非常强壮的郑国马。
本文记述的是晋惠公询问大臣庆郑,如何对付秦军,庆郑认为这是晋惠公自己酿成的恶果,无法可想。晋惠公认为庆郑放肆无礼。
在占卜选择车右武士时,尽管庆郑吉利,也不任用庆郑。而让家仆徒充任,又让步扬驾御战车。
庆郑劝说晋惠公作战应该使用本国马。
晋惠公没有听取庆郑的建议,还是用郑国的马驾驶战车。
结果,此年(公元前645年)九月十四日,晋、秦两国的军队在韩原(今山西河津、稷山间)再度交战,展开决战。
战斗中,秦军一度处于劣势,秦穆公也被围困于晋军之中。这时,曾受恩于秦穆公的300名歧下野人(他们曾宰食了秦穆公的良马,但秦穆公没有治他们的罪而处治他们,而是给他们酒喝,并把他们赦免了)。
300名歧下野人冲锋陷阵,以自己的生命救出了秦穆公。
后来秦军就发起了反击,在秦军的顽强打击下,晋军节节败退,震天撼地的喊杀声使郑国马受惊失控,晋惠公的的小驷马拉的战车陷入泥坑动弹不得,在烂泥中盘旋出不来,晋国在这次秦晋之战中又一次大败,晋惠公被秦军生擒。
晋惠公被俘,晋国举国哗然,前645年10月,晋国大夫瑕吕饴甥代表晋国与秦穆公会见,并在王城(今陕西大荔市东)盟誓。
王城盟誓以后,秦国改变了晋惠公的待遇,让晋惠公住进宾馆,还送七副牛、羊、猪等食用物品。
公元前645年11月,晋惠公返回晋国。
经过秦晋之间的韩原之战,秦国的国威得到空前彰扬,秦国的国力得到大大加强,秦穆公的地位日益巩固和提高。
本文从侧面歌颂了策士谋臣的智慧。
后用“外强中干”常泛指外表貌似强盛,be outwardly strong,而实则虚弱的人或事物 inwardly weak.
它启示我们,做人不能做外强中干的人,不能只靠表面上看很强大的外表去征服人。我们更要努力地充实自己的内涵,要让自己有内在的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