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火车来西安已经是20多年前,这次专门选择坐高铁从西安站下车,也有点故地重游的感觉。凭着二十几年前的记忆,我走到了西安南广场,看着那竖立在火车站上方“西安”两个大字,20多年前第一次来西安的画面顿时清晰起来。但是当我转过身,发现一堵巨大的城墙横在眼前,但当时竟然没有一点印象,我立刻给当时男朋友现在老公打电话:
“西安火车站前是西安城墙吗?不会是新盖的吧?”
“是城墙呀,都存在几百年了”
“我怎么一点没有印象呢”
“那你当时看到什么啦”
“我看到在站前等待的你了吧”
电话那边没有了声音,我也挂起来了电话,一切好像回到了20多年前。
我和他是高三同学,我是当年的班长,他是刚来的复读生,不太熟悉班级环境,作为班长的偶尔会关照一下,但也仅仅限于关照而已。高中毕业后我们考在不同的城市,我在合肥,他在西安,我们像两个平行的车轨在寻找着各自的梦想,看似不会有一点交集。
突然某一天我收到一封来自西安的来信,信很长,字很工整,内容很随意,没有表白,也没有暗示,仅仅是一个文艺青年对西安的印象。我对他印象不深,没有回,但他的信继续寄来,有时候是散文,有时候是诗歌,有时候是绘画,有时候寄过来是一串标点符号。时间有时候是一天,有时候一周,有时候一个月,有时候是一年。在这断断续续的时空中,那积累起来的200多封来信成为时间的见证。而我在此期间,有着困惑、有着迷茫,但不管时空改变,走到每处这200封信成为旅程的必备。直到有一天,我在北京安顿下来,带着这200封信件,来到它的发出地西安,我要亲眼看一下这个熟悉又陌生的城市,看一下陌生又熟悉的人。
年轻的我,在200封书信面前,西安的城墙自然是没有印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