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馋的时候,最想吃老家的菜煎饼喝豆腐脑。
老家的豆腐脑和菜煎饼都很有特色。豆腐脑虽然南北方都有,做法也大致相同,但是所加的配料不同,味道的差别就很大了。前两年网上兴起了争论“甜咸豆腐脑”之风。我们老家的豆腐的特色不是甜也不是咸,准确来说,应该是辣。豆腐脑上只加一种配料,就是用辣椒炖烂的粉条。然而就是这样简单的配料,却造就了人人爱喝的美味。
小时候赶集,奶奶会给我一些零花钱带着,我每次赶集都要喝上一碗豆腐脑。卖豆腐脑的摊子就在集市东边。几张桌子,一口锅,豆腐脑的摊子就支起来了。小时候豆腐脑是五毛钱一碗,要一碗豆腐脑,老板掀开盖子,白白嫩嫩的豆腐就在她手上特殊的勺子上滑进碗里。然后再舀上一勺旁边炉子上正煮得咕嘟咕嘟冒泡的拉粉条,碗里的豆腐脑立马被染成了红色,能吃辣的必然还是要再多加几勺辣椒油的。对我来说这种辣度已经可以了,吃上两口,嘴唇就开始火辣辣地疼起来了。
这时候就得去买些水煎包。豆腐脑配着水煎包吃,才吃得过瘾。老家的水煎包只有两种馅儿,韭菜鸡蛋馅儿和白菜粉条馅儿。面皮是发面,煎得金黄,底面的皮是脆的,里面又是软的香的,吃起来味道真是让人难忘。
但是比起水煎包来,我更喜欢的还是街上的菜煎饼。菜煎饼,顾名思义就是菜和煎饼的结合。小摊主也是推着一个炉子,上面放着铁鏊子,周边配上几样蔬菜,有土豆丝,白菜丝,韭菜,胡萝卜丝,粉条儿等。做法也简单,提前摊好的煎饼往鏊子上一放,放油,调菜,放各种调料,搅拌,再均匀摊在煎饼上,上面再盖一层煎饼,然后按着上下两层煎饼转转转,等两面煎饼都微黄的时候,菜就差不多熟了。这时候煎饼的香味,菜的香味越来越浓,等着的人早就有些迫不及待了。煎饼做好之后,可以拿着边吃边逛街。酥脆的煎饼配上软兰鲜香的配菜,简直绝配。
小时候,我常常这样吃。从没觉得是什么奢侈的事情。后来没想到去外地上大学起,就吃不到这些东西了。豆腐脑和煎饼都能吃到,只是豆腐脑的配菜开始千奇百怪的,总是吃不太习惯。菜煎饼的种类也丰富起来,煎饼果子,杂粮煎饼都吃过。虽然是各有各的美味,但总觉得比老家的菜煎饼少点味道。
前两年在南京也看到了卖菜煎饼的小摊,我看着小摊的布置和老家的菜煎饼摊很像,就凑了过去。果然做法一样,和卖煎饼的大娘一聊才发现是老乡。虽然价格比老家的菜煎饼贵了不少,但是能在这里吃到老家的菜煎饼还是很开心的。我问大娘都在哪里出摊,我以后早晨就找她买煎饼。大娘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在这儿卖菜煎饼生意不太好,我过几天打算去学学人家做杂粮煎饼的。我看南方人都爱吃杂粮煎饼。”那是我在异乡与菜煎饼的最后一次相遇。
哎,我真的很久没有吃到正宗的老家菜煎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