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章:我成了狗狗最喜欢的人(6)
七
那年秋天,大约是国庆前后的一个周末,是中秋节的前几天。母亲买两袋月饼,说要带我们去嘎嘎(外婆)家“送冬秋”。
那个时候第一次知道,原来,故乡还有“送端阳”和“送冬秋”习俗。即端午、中秋两大传统节日,出嫁的女儿带些节日特制食物回娘家探望父母的。于小孩子来说,送什么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可以走亲戚,好玩;在亲戚家还可以吃到一些零食,平时家里可是啥都没有,想到这些就兴奋。
母亲骑着当时流行的大自行车,车龙头(把手)和车坐板之间横着的铁杠上绑着儿童座椅,一岁多的弟弟坐在座椅上,我坐在车后架上。那时候每家基本只有一辆自行车,读四年级的姐姐已经会骑车了,母亲就向邻居借来车子给姐姐骑。我们刚出发,已经半大的小黑狗就跟上来了,“妈妈,家里的狗跟来了,怎么办?”我问。“赶它回去吧”妈妈一边踩着自行车一边回答。我一手抓着自行车后座,一边扭过身子挥手喊着“去,去,快回去”。我奋力驱赶它,它停了下来,呆站在路上眼巴巴地望着渐渐远去的主人们。我想,去嘎嘎家的路那么远,它跟着跑多累啊,还是在家里好。可是转念一想,我们清晨出门,晚上才回来,没人给吃的它,不是要饿一整天?“我们不在家,狗子吃什么?”我问。“那就让它跟过来吧”妈妈说。我赶紧向已经远成一个小虫子的狗狗拖长了音调高声喊“狗子——哦——”,担心地看着它,怕它听不到我的声音。它呆站了几秒,然后像接到命令一般,欢快地狂奔过来,一会儿就跑到了我们身边。
天空湛蓝而空阔,没有一丝云彩。远处一望无际的田地里,雪白的棉花绽开,笑成一团。港里的河水清澈,缓缓向南,流到远方,据说是汇入到襄河(汉江)。十月的和风吹过来,微微清凉而舒爽。车轮子碾压着土路上的小石子发出“沙沙”声,狗狗跟着车子奔跑时四只脚有节奏的踏着土地发出“嗒嗒”声。将要去到嘎嘎家的甜蜜期待,让眼前这一切都显得特别的美好!
“彩云、洋芋、笛子,你们稀客啊!”嘎爹爹(外公)从家门前台子坡上笑着下来迎我们,声音里满是惊喜。“呜——哇——哇——”嘎爹声音未落,狗叫的声音吓了我一跳。原来是嘎嘎家的一只黑狗,跟我家小黑长得很像,是我们家小黑的亲姊妹。下了自行车,这只黑狗已经走到我腿边,我怕它咬我,连忙躲开。“狗子,别叫了,是亲戚”嘎爹发话。那只黑狗闻了闻我的裤腿,就停止了叫嚷。大概亲戚身上都有类似而熟悉的味道吧,第一次知道这个,真神奇!“稀客稀客啊!哟,狗子都跟过来了,狗子也稀客!”嘎嘎也笑着来迎我们。连狗狗来都注意到了,感觉把狗狗也当成了我家成员,我听到嘎嘎这话真开心!小舅和小舅妈,还有尚未出嫁的小姨都出来迎接我们,帮忙把自行车推到台子坡上去,放到家门口。
我家小黑和嘎嘎家的黑狗很快就混到一起去追逐打闹了。我们三个孩子蹦蹦跳跳欢喜地进了嘎爹门。“快来吃花生、糖果”嘎嘎用大搪瓷盘子端出满盘的干炒带壳花生和糖果热情招呼我们。我们仨立刻扑上去,翻找不同包装纸的糖果吃。妈妈刚把两袋月饼放桌子上,嘎嘎就拆开一袋,堆在搪瓷盘的花生上叫我们吃。一年才得吃一次,这个更稀罕,我们不再翻寻糖果转而去拿月饼。
中午的时候,竟然有青椒炒瘦肉,还有炖的鸡蛋。一般家里只有过年才能吃到肉,炖鸡蛋也是好久才有一次吃的机会,来嘎嘎家,竟然都有。我们太开心了,我和姐姐都吃了两大碗饭。多年后,我才知道,那时候以为“嘎嘎家比较富裕”,是多么可笑的想法。其实只是嘎嘎和嘎爹心疼这些孙辈,省吃俭用准备下这些过年才舍得的食物让孩子们开心。
我们吃完饭,嘎嘎收拾了碗筷,就盛了一大勺子饭倒到她家狗狗碗里,并招呼两只狗狗来吃。“嘿,知道是亲姐妹哦?一般两只狗在一起会抢食打架的,它俩竟然不打架!哈哈!”嘎嘎笑起来。我听闻,也开心大笑。
“嘎嘎,你屋里这只狗怎么比我家的狗个子小一点啊?不是一起出生的么?”我问。
“你不知道,前两个月,这狗病了,一直不得好,东西也不吃。”
“啊?那怎么办?有医生可以看么?”
“农村里,哪有什么医生看的?不吃东西不是要饿死么?我就把鸡蛋敲破了,灌进它嘴里。一天两个鸡蛋,拖了一个月病才好,它就瘦小些。”
“什么?人都不舍得吃的鸡蛋,它吃了一个月啊?不觉得浪费?”我惊呼。
“有什么办法呢?不能看着它死啊,总是一条命啊!宁可浪费些,也不要误命啊!”
那是我第一次听到“误命”这个词,大约知道是“不能贻误一个生命的存活”意思,感到很新奇,很震惊。原来,嘎嘎和嘎爹不仅对我们热情和善,对家里的小动物也这么好。那时候也没人告诉我“善待生命”这种文雅的词汇,但是从祖辈的行为,我已经懵懂的知道了,对生命要有起码的尊重,力所能及善待它们。
也许是祖辈在孩子们心里已种下了善根,让孩子从幼年时候起就一直关注生命的生存状态!(未完待续)
下一章:我成了狗狗最喜欢的人(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