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读解
首先说说题目。在未读课文之前,我们知道《山海经》是一本书,却不知道"阿长"是什么,是人还是物,这无意中却引发了我们寻求答案的兴趣。
读了第①②两段,我们得知,阿长,是作者小时候的保姆,一个在富裕人家帮工的妇女,一个因东家的喜好而被隐去了自己姓名,用别人的名字的地位卑贱的人。一个连自己带的孩子都可以直呼其为"阿长“的妇女。
儿时的作者对阿长的态度是变化着的,首先是"实在不大佩服她",原因是什么呢?①是阿长喜欢"切切察察"。②是对我管束很严。③是睡相难看,夏天老把我挤到一角摆大字,让我无法可想。④是她有很多规矩,烦琐之至,尤其是元旦的古怪仪式。
这种态度发生改变,是在阿长对我讲了"长毛"的故事之后。因为听了"长毛"的故事,我一则害怕被掳去做小长毛,二则因为生得不好看,颈子上还有许多灸疮疤的阿长竟有让攻城的大炮放不出来的神力,能够俘护自己,于是对阿长发生了空前的敬意。
但这种敬意,后来逐渐淡薄之后,因为阿长谋死了我的隐鼠,终于完全消失。
阿长不识字,与《山海经》有何相干呢?我们知道,是她去为我买来了《山海经》。因着这事,我觉得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别人不肯做,或是不能做的事,她都能够做成功。于是我对阿长发生了新的敬意。这就是作者儿时对阿长感情态度的变化。也即是:实在不大佩服、讨厌→发生空前敬意→敬意逐渐淡薄,然后完全消失→发生新的敬意。
这是课文内容展开的一条主线。那么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呢?从课文末尾来看,是在怀念自己的保姆。为什么要怀念呢?因为值得怀念,应该怀念。
为什么值得怀会呢?她不是从我家拿了工钱,并吃住在我家吗?这不是两清了吗?钱的方面的两清了,但人生在世,除钱之外,还有很多东西值得记取的。这需从阿长的行为上去判断她的为人。
首先是怎么看她的切切察察。乡下女人,多有八封的爱好,这其实是因其没机会学文化提高自身素质造成的,几乎是人之常情。就今天来看,即便是读了很多年书的女子,也是有八卦心的。
其次看她对我严格的管束。在儿时的我看来,这让人很不舒服。但在她一面,却是她必须履行的职责。所以她其实是个很负责任的保姆。
再看其摆大字,实因其胖,并且白天除看孩子之外还要做些别的事情,比较疲累,所以如此。东家虽有暗示,但她实际并未听出言外之意,这其实是淳朴所致。
元旦的古怪仪式中有2点关键的。一是要我醒来之后必须说"阿妈,恭喜恭喜",这是阿长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期望。用她的话说,"这是一年的运气的事情",她希望自己运气好。第二点,是要我吃了"福橘"再起床,因为她希望她所带的这个别人的孩子"一年到头,顺顺溜溜",这足见她的善良和爱心。
第12段中说,她教给我的很多道理,在现在的我们看来,几乎是可笑的,有些也是迷信一类。这些道理该不该教给孩子呢?在我们看来,或许很多都不适合,但由于她的认知水平有限,她却完全是为了孩子好,在尽心尽力的想教导好自己带的这个孩子,因为东家对她很好,她得知恩图报。
长毛的故事似乎也是不应该给孩子讲的,尤其是"脱裤子守城"一节,显得粗俗不堪。但在她看来,这些事事关孩子的安全,得讲给他,让他明白世道的凶险,积累一些保护自己的经验。
古人认为,对付鬼魅一类邪恶,最简单的便是污秽之物,最佳的便是黑狗血。为什么呢?因为狗是吃屎长大的。至于为什么黑狗的血最厉害,我也没找到相关的说法。阿长把攻城的大炮看作是鬼魅一类,是因其对大炮缺乏认知,不了解造成的。
再是谋死隐鼠,估计是因为鼠类常出没于黑暗污秽之地,阿长担心会损害到我的健康,才果断将其处死的。
帮买《山海经》一事,也是为我。其实《山海经》这部书,在那时及其以前,是不受正统儒家文化待见的,因为显得怪诞,书塾里是不会教,并且不准读的。但阿长并没有这观念,只知道多读书好,见我渴慕许久而又得,便心生支持孩子读书之念。
于是自己出钱,趁告假回家的机会,给我买来了。这是在帮我成才。一个保姆对孩子的关心照顾无微不至到了这个程度,也是难能可贵的。
综上所述,阿长是个什么样的人呢?地位卑贱却让我十分崇敬,遭遇悲惨却不放弃追求美好,粗俗老土却尽心尽职,对孩子关怀备至,淳朴善良知恩图报愿意付出的农村妇女。
正是因为以上原因,鲁迅先生决定在阿长辞世约三十年后写下此文,表达对她这样一个普通人的怀念、敬意和感激!
文中没有悲戚,只有生活的本色。在平和的文字中我们不难发现,在鲁迅的心里,我们应该记住的不仅仅是帝胃王公、英雄豪杰,更有普通大众。我想这种态度,将大益于我们提高我们写作的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