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得不承认看完这本书,我花了一周的时间。我不能与哈罗德产生共情,也不能理解他拿着信封路过一个又一个的邮箱。直到那些痛苦的回忆翻来覆去的折磨着他,我才明白了这趟旅程真正的意义,他不仅仅是在救奎妮,也是在拯救自己。
哈罗德是一个儿子眼中失败的父亲,妻子心中不称职的丈夫,父亲不愿意承认的儿子,母亲弃之敝履的孩子。他背着这样的人设走了六十多年,终于在退休之后决定任性一把,他要从苏格兰的最北面徒步走到最南面,这个伟大儿冒险的计划是在他穿着帆布鞋走过一个又一个的邮箱以后决定的。
读到这里时,我还是比较懵的。这种带有戏剧色彩的情节,仿佛是每个作者惯用的手法,就像一只神秘的大手操作着故事里的哈罗德,推动着剧情朝更神奇的方向前进。
此时此刻,我逼着自己写下对这本书的读后感,并不是因为书太无趣,而是因为我需要在自己单调乏味的词库里,找到去形容这场让我震撼的旅行的词语、句子、文章。
87天的旅行中,他遇到了给他信念的加油站女孩,被男朋友背弃的玛蒂娜,精致的英国商人,为他拍照的记者,这些人是哈罗德人生路上的过客,他们每个人都在无声无息中教会哈罗德一些不曾接触的东西,而这些新鲜的认知,让六十多岁的哈罗德觉得新奇,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他学会了与陌生人相处,丢掉了那些不必要的东西,反而得到了更多,比如自信。
哈罗德是那么善良的人,他甚至害怕路边的乞丐尴尬,不顾别人异样的目光,尽力去配合那怪诞的舞姿。他曾那么自卑,不敢大声说出自己徒步的原因,惹人耻笑。后来他丢掉了这些所谓的包袱,轻装上阵,反而找到了自己。倒让我想到了自己,像莫琳一样将自己关在窗帘这头,害怕别人的窥视,好像在窗帘的外面架着聚光灯,全世界的眼光都聚焦在这里。仔细想想,我是不是真的那么重要?说到底,我把自己看的太过于重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世界,丢掉那层毫无意义的窗帘,装扮自己的小世界,岂不美哉?
我们太在意旅程的结果,路上的那些风景变成了陪衬,目的性太强反而没有了快乐。突然想起给孩子们说的一句话:学习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呀!小朋友不喜欢枯燥的计算,于是我偷偷把他们变成了小游戏,课堂五分钟的接力赛成为孩子们最快乐的时光。他们不喜欢强制性的作业,于是我将这些计算变成了仪式感满满的手抄计算。所以计算能力很重要,培养的过程应该是快乐的呀!不管能不能让每个人变成计算小天才,开心就是赚到了。
享受人生每个阶段的快乐与痛苦,都是人生的馈赠。失去可能也是一种获得,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