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的重建

从今天开始重建我的情绪——

困扰我的不是负面情绪本身,而是对待情绪的态度和行为。

情绪是一系列主观体验的通称,它是由多种复杂的感觉、思维、和行为表现综合产生的生理与心理状态。它微弱但持久,使个人体验感染某种色彩的情感状态。就像背景音乐,作为情绪的基调,持久而稳定的存在着,但我们却时长忽略它。

情绪的重建——


情绪的表层→行为表达


情绪的核心→主观体验


情绪的机制→生理唤醒


最容易让我们产生困扰的部分,是情绪的主观体验。

绽放的多巴胺—情绪的生理机制

情绪、感受背后的机制是一系列激素的调节作用,比如多巴胺分泌产生快乐、爱等积极情绪,做使自己快乐的事情,如运动、听音乐、阅读、聊天等等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来调节情绪。

当人感觉到情绪很好或糟糕时,身体上也会有反应。用正念练习“身体扫描”,用全部的注意力去扫描全身,感知身体每一个部分的感受。

所谓身心一体,既要学会调节情绪,也要懂得照顾好身体。

读懂你的情绪困扰,警惕你的思维误区

1.经验性回避:我们感知不到自己的情绪

2.捉摸不透的主观体验

3.情绪本该如此,可是你不愿接受

4.冲动行为:最直观的“情绪失控”

5.缺乏情绪调节的策略

6.情绪困扰侵蚀了意志力,让人无法坚持目标

波涛汹涌之下是积蓄的力量,还会见到美美的彩虹。

情绪的重建——经验性的回避

第一类人是直接回避了感受和情绪,往往侃侃而谈,却不是真正懂得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第二类人是回避行为较为隐性,可以讨论自己的感觉、情绪和体验,但有一些“核立”问题是不能触碰的;

第三类人是完全回避自我状态。

应对方法:敞开心扉,对经验保持开放的心态,让爱进来。接纳当下的自我,对过去的经验可以谈起,因为有过去的我才有当下的我,拥抱迎接未来的我,无论是好是坏都是自己的选择。

情绪的重建—捉摸不透的主观体验,蒙娜丽莎是在笑吗?她为什么微笑?



科学家们利用“情绪识别软件”对《蒙娜丽莎的微笑》进行了解读。分析结果表明,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带有83%的喜悦、9%的厌烦、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一研究成果被刊登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上。


可是这种判断依然有很大可能性错误,因为表达过程中的微妙之处,往往容易被遗漏。在面临同样的情境下,不同人的情绪是不同的。而“体验”反映的是一种内在感受,若由于自身力量的弱小,人们还带有回避和掩饰的动机,识别情绪的状态就更加复杂了。有时候,哪怕是情绪体验的当事人,也难以描述自身的体验是怎样的。它的内在性导致了这种体验是无法准确外化。所以,情绪的主观体验是人们容易出现情绪功能失调的第二个要素。

情绪的重建——情绪本该如此,可是你不愿意

情绪本身是一种短暂的状态,

它时而高涨时而低落,

一切都是那么自然,

人们习惯在情绪低落时卖力地寻找问题的根源,

也因此深陷其中。

情绪是没有好坏、对错之分的,它是一种面对外部刺激而产生的内在心理过程。情绪只是在传达一个信息——当下的情境是令人愉快的、兴奋的、不愉快的、焦虑的、害怕的等等,这个信息会促使我们行动,从而良好地执行趋利避害的功能。所以不管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情绪出现,是本该如此的。我们面临升职感到高兴、面临爱人感到幸福、面临大海感到开阔、面临危险感到害怕、面临挫折感到沮丧、面临失恋感到痛苦、面临被他人误解感到生气等等这都是正常的情绪反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日常生活中,我们对于情绪二字,不会陌生。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眼里,觉得情绪这两个字算不上是一个好词。我们都想着如何控...
    墨星禅阅读 4,514评论 0 12
  • 你是否也曾经不可控制地发了脾气?是不是涉及到心理这个词,你总会下意识地贴上心理不正常的标签?《情绪的重建》,或许你...
    墨之屋阅读 5,529评论 1 10
  • 凌晨四点多睡的觉,早上八点多起的床,带着发烧的疲惫身体往工地上赶,一天的奔波导致身体更加的不舒服,加班到九点多回到...
    5eae0e935c21阅读 4,097评论 0 0
  • 咏春 温志龄 草木渐繁茂,原野着绿袍。 衣随季候减,花因艳阳娆。 ...
    碧野牧歌阅读 2,713评论 8 10
  • 夜深雨声闲,题海人烦乱。终把文章连成线,一声风光喝。匆匆又打乱。 原来校主任,检查学生颜。但却不知一声吼,是为何缘...
    猪爱哼哼阅读 75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