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三本书,有点收获。
第一本书,诺奖作品:素食者。三个人的视角出现在同一作品中,很新颖。整个作品读起来会很不舒服,很压抑。这也是作者想给读者传达的东西吧:人与人之间,特别是亲人之间的控制可以到达什么程度,难以置信,却在我们现实生活中真实的发生着。夫妻之间日常相处的控制,亲子之间被催婚的控制……没有人愿意过被控制的生活,却在不自觉的控制着他人。这本书给我们警醒,提醒我们与亲人的相处方式,减少控制,避免控制,让彼此做自己。现实生活很难做到,我们可以通过书中的故事照见自己,把关系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在亲人关系中,我们会不自觉地附加上自己的东西:个人的想法,时代的有限认知,高高在上的父权母权……像一座座无形的大山压在对方身上,更可悲地是竟毫不自知,甚至理直气壮地去要求对方应该怎样。
我又想起变形记里那个主人公从一家的经济支柱变成了毫无用处的甲壳虫被亲人嫌弃抛弃。再亲的关系,人性里总是要用有用无用来掂量。自古至今,从城市到农村,都无法逃脱人性的安排。
第二本书,史铁生:病隙碎笔。写得比我与地坛好。他的身体被困住了,但是精神和灵魂是自由的,他说他的职业是生病,他把他的生病历程感受写下来,是他的工作总结,也是对世人对健康,对幸福的最好提醒。
他说: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嗷了,才体会不咳嗷的嗓子多么安详。刚坐上轮椅时,我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搞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褥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后来又患尿毒症,经常昏昏然不能思想,就更加怀恋起往日时光。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
第三本,特朗普的自传:永不放弃。
书名就很特朗普。励志的书,并不很鸡汤。一个个故事,能让人感受到一个真正的强者都是长期主义,有耐心,专业,善于学习,专注,不被情绪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