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句,又称截句、断句、短句、绝诗,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形式。绝句来源于汉及魏晋南北朝歌谣,名称大约起于南朝。各家对其解释并不一致,有人以为“截取律之半”以便入乐传唱。绝句由四句组成,分为律绝和古绝,其中律绝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常见的绝句有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六言绝句较为少见。
绝句是一种短小的诗歌形式,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篇幅短小:绝句通常由四句组成,每句的字数固定为五个字(五言绝句)或七个字(七言绝句)。这种固定的句数和字数限制使得绝句在表达上非常精炼,每一字一句都经过精心挑选和安排。
语言简练:绝句的语言非常简练,体现了中国诗歌“言简意赅”的美学观念。这种简练的语言不仅便于读者理解,还为读者留下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音律和谐:绝句注重音律的和谐,每句的韵脚和平仄都有严格的要求。五言绝句的韵脚要求为“仄平平仄仄”,而七言绝句则要求“平平仄平仄仄”或“仄平仄平平仄仄”,这种安排使得绝句读起来韵律优美,富有音乐性。
写景抒情:绝句常用于写景抒情,通过对自然景色或人情世态的描绘来表达诗人的内心感受和思考。诗人运用形象化的语言和比喻,使读者在视觉和感官上产生共鸣。
意境深远:绝句的结构通常由前两句构成一种意象,后两句继续发挥或点明主题。这种结构形式常常形成一种意境,并通过暗示和联想的方式引起读者的思考,体现了中国古代文学对意境和含蓄性的追求。
题材多样:绝句的题材广泛,可以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宫怨、边塞、送别等。唐代绝句尤其擅长抒写普遍性的情感,常常通过假托的角色或群体来表达。
格律要求:绝句有严格的格律要求,尤其是律绝,讲究平仄和押韵。律绝与律诗一样,偶数句的句尾押同一韵部,每句中相邻音节点上的字平仄相替,对句和出句相对应音节点上的字平仄相对,下一联出句和上一联对句相对应音节点上的字平仄相粘。
下次就让我们来一起欣赏唐诗中的绝句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