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和我聊天,说到自己会和别的女生闹矛盾。明明两个人之间没什么问题,可就是处于不舒服的关系中。
听到这,我想到我高中时和自己的同桌也是如此。高二时,同桌喉咙不舒服,总是会发出声音,其实我内心是有些嫌恶的,可是我不会说自己介意,只是隐约的表现出我不喜欢而已。高三时的同桌,说不上有什么问题,但是就是两个人坐在一起,宁愿找别人一起吃饭上厕所,也不会叫上她,她也是如此,关系就这样莫名其妙的发生了变化。
可这个时候,我却和自己高二时的同桌走的更近,因为高三我们俩不在一个班,她咳嗽也不会影响到我,我反而能更好的和她相处了。
现在回想起来,高中时的自己总是有着“求同”心理,不想让自己成为那个另类的人,所以拼命的给自己找同伴。我总是恐惧一个人,也觉得一个人走在路上很尴尬,生怕自己一个人会受到他人的嘲笑。可是我又知道距离才会产生美,两个走得太近,就是容易出现问题。不过那时候的我,根本无暇去想人际关系问题到底该怎么处理。
慢慢的,到了大学,从最开始宿舍六个人出门都是统一的,到后来的两两结伴出门,再到后面一个人出门,然后就是和对面宿舍的同学一起出门,关系也在不知不觉中变化。而我却在其中看到了人际关系发展的必然,我们终究会选择和与自己三观一致的人同行。
尤其是现在经历了一些事情后,我更是告诫自己:三十岁了,一定不要委屈自己去取悦那些和自己不同频的人。
工作六年,细数自己在遇到的一些人,有的让我嫌恶不已,也有让我觉得相见恨晚的。但是我还是改变不了最初的看法。比如在我进入工作岗位之初,受到他人的偏见,我至今都耿耿于怀;又比如工作中,有些人的一句话就能轻而易举的刺痛我,我就会对ta失去好感。
以前办公室氛围比较好,可我也总是那个独来独往的人。有时候能明显感觉到办公室有几个同事关系更好一些,我也会希望自己能够融入进去,可最后往往会让自己身心俱疲,所以我根本没有什么十分交好的同事。只要一换办公室,同事变动了,我基本不太会和以前同事联系很多。即便在新的办公室,大家相处依然融洽,我也还是习惯一个人。因为我总是觉得工作中能够和我想法一致的人并不多,甚至可以说没有。于是我就喜欢用文字来表达自己,只有文字能让我觉得安静惬意。
昨天晚上,我和一个其实和我并没有什么交集的朋友出去玩,我真正的深刻体会到了一定要和自己同频的人出去玩。说起来,她还是刘先生的前同事,以前说是同事,但是刘先生和她并不是一个部门,几乎没有交集。而我们认识其实是因为孩子一起上早教,偶尔碰到就会聊上两句,那时候我就对她感觉挺好的。昨天一起出去玩,许久未见,我们见面却像熟悉的老友,又恰好都生了儿子,想法比较一致,这让我们相处都觉得很轻松。或许三十岁以后的社交,本就是应该取舍,选择和自己相处比较舒服的人做朋友,生活也会觉得更美好了。三十而立的年纪,我不想再去取悦一些让我觉得不舒服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