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儿时的春节
8、9岁的时候,最期待的就是过年。放寒假了,在老妈的叫骂声中一个星期的时间要把所有的寒假作业完成(儿时在村里上学,作业就是本寒假作业,比较简单,平时上学没有作业也会完成一些),腊月二十三后老妈基本都没有时间管我们写作业了,家务事情安排的满满的,爸爸单位也该放假了,家里人一起打扫家,做油面、麻花,这两项似乎我三爷爷最拿手了,我妈会叫邻居咏梅二姐冬梅三姐一起帮助搓麻花。接下来爸爸会做烧肉,丸子,猪头肉,(在我小的时候家里没有冰箱,感觉当时天气比现在冷,我爸会把做好的肉放在南墙下,自然冷冻)还有做豆腐,我们村里专门有个做豆腐房,每家到了腊月二十几村里人都会自行安排好时间,轮着每家做一两锅豆腐,爸爸每年也会安排时间做豆腐,在做豆腐的最后一步会给我们喝豆花汤,那可是最健康的美食。
当然了我们最关心的新衣服也只有我爸去采购了,我妈,我哥,我弟和我的衣服都由我爸帮我们买了,基本每年每个人2身衣服,最记忆深的就是健美呢,踩登裤,旅游鞋,衣服都会买一个正好穿的,一个大一号的,大一号的东西可以冬天穿。我们洗澡一般都是除夕的前一天,妈妈烧几壶水,我们的洗澡盆都是洗衣服的大铁盆,我们三个轮着洗澡,还有村里缺水,洗澡水是不换的,感觉温度低了加点热水,一盆水我们三个洗完澡,我妈还会把我们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了。
第二天就是除夕了,我们终于可以穿新衣服,我们会找玩伴比衣服,除夕一整天爸爸妈妈一刻也不休息,妈妈要蒸馒头,蒸贡品,杀鸡,还要准备初一初二的饭菜,初三我们就去姥姥家了,准备好妈妈要把家里全部擦一遍,在初五之前就不怎么打扫卫生了,爸爸要扫院子,垒焰火,请神子,神子是我们张氏家族的家谱,晚辈轮着请,不管谁家请到,每家也都会准备好贡品上供,每吃一顿饭在大家吃之前会把每样饭菜先放到神子前上供,直到初二上午所有张氏家族的男人一起祭拜然后放炮送走。除夕最重要的莫过于看春晚了,我们全家人坐在一起,摆好干果,水果,在当时最好的干果和水果也只有除夕能吃到,村里也只能收到中央一台,看完春晚接着看电影,一晚不睡觉也没有睡意,那个时候也没有手机什么的,我们春晚能看好几遍,到了初一上午下午重播,我们能唱会每首歌,小品能记住台词。
初一早上通常是爸爸第一个起床,全村人都想自己当第一个起床响炮的人,我爸在村里是比较积极的,起床放炮后厕所走一遭,我妈妈就能起了,这叫接神,在接神之前,家里人不能把水滴到地下。我们听到爸爸的放炮声我们也都陆续起床了,起来有重要的任务就是挣拜礼,挨家挨户挣糖,去了人们家我们说句新年好,长辈们会给我们糖,我们在路上都舍不得吃,要等和伙伴们在一起比赛谁挣得多,谁挣得糖好吃。基本天不亮就把整个村子跑遍了,一路上还要唱:“过大年,想鞭炮,爷爷把住奶奶尿,奶奶尿的唰唰唰,爷爷笑得哈哈哈”到现在也不知道是什么寓意。然后我们回家吃早饭,接下来就是跟着我爸爸给我们家族的长辈拜年,挣压岁钱,5块,10块就是多的了,有时候还有1块2块了。路上有响鞭炮的我们还会捡没有响完的,装回家放到焰火里听响声。一上午就愉快的度过了,初一的午饭可以说是一年中最丰盛的饭菜了,家里买的最好的都要在初一中午享用,吃完饭下午是休闲的时间,打麻将,打扑克,我们小孩子们就是响炮,有时候睡觉,因为头一天晚上都没有睡觉。
初二重点是送神子,张氏家族的男人们有的在古市里住,有的在村里住,大概在10点左右都会赶到挂神子的家里祭拜,所有的男人跪在院子里一起磕头,在送的路上,一路放炮,到了地点也是全部都跪拜然后齐放所有的炮,中午一起聚餐,女人做饭。男人们喝酒。这也是整个家族团结的一种方式,一辈的坐一桌子,每个人可以聊聊自己一年的一些情况,看看家里人有没有需求。张氏家族只要是结了婚的男人每家会自动拿出50块钱上交,作为聚餐的费用,还可以买一些炮,剩下的来年再用。还有家庭比较富裕的会拿出香烟给每个人发,数量不等,烟的等级也不一样,没有要求,看自己的家庭情况,没有强求。
初三是最放松的一天了,因为能挣好多压岁钱,早上起来简单吃点,我爸开车带我们去姥姥家,我有5个姨姨一个舅舅,全家人聚到一起也是最开心的事情。
还有整个正月不能用针和剪刀,记得顺口溜是:初一狼跳院,初二狼跳圈,初三强盗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