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片段第4篇]
你是不是常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懊恼?
在教学中,你是不是常常想进行拓展,奈何找不到资料?
面对教材,你是不是常常想群文共读,让学生发现文本的奥秘,苦于找不到文本?
在祖庆老师《从课堂到课程》一书中,我挖到了宝,做了以下的梳理。
一、《穷人》一课,拓展雨果的诗《可怜的人们》开篇部分。
托尔斯泰把法国大文豪雨果写的叙事诗《可怜的人们》改写成小说《穷人》。
类比雨果的诗歌与托尔斯泰改写的小说有什么不同。
1、诗歌情感浓烈,多直抒胸臆。
2、小说情感深沉,常借助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对话描写推进故事情节。
不同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效果。
因文而异,最需要关注的是文体特征,文体是较高规责的言语形式。
因文体而教,教出文体的特点,是上好新意课的法宝。
群文要关注文体的共性,也要发现文体的个性。
二、作文“一个印象深刻的人”,网络歌曲《妈妈之歌》展现妈妈“唠叨”的魅力。用自己妈妈的语言表现出“快妈妈”的特点。
三、不一样的童年。
整体的单元大问题设计:本单元的课文中,既有古人的童年,也有现代人的童年;既有外国人的童年,也有中国人的童年。细细读读这几篇课文,结合老师发给大家的群文阅读资料和图书,请你说说,这些人的童年,你比较羡慕谁的童年?你认为,是你的童年幸福,还是他们的童年幸福?你理想中的童年,应该是怎样的?
课程实施:1、六课时完成精读内容。2、一课时完成略读课文《祖父的园子》。3、群文阅读《名家笔下的童年》《两岸三地童年组诗》。4、整本书阅读。《城南旧事》+电影;《草房子》+电影;《小学生萧红读本》。三选一。
四、“序言”群文阅读。
梅子涵老师给《天使雕像》写的序《一辈子的书》。
张祖庆老师给《小学生小红读本》写的序《你是我们的传奇》。
黑鹤老师给《驯鹿之国》写的序《更北的北方》。
《我爱大蜥蜴》,学习怎么邀请被人帮你写序言。
五、六年级“杨柳与送别”课程。
到《诗经》中,唐诗、宋词、元曲中去寻找关于杨柳的语句,感受其中的依依惜别之情。
六、阅读安东尼.布朗《我爸爸》《我妈妈》等绘本故事,仿写《我妹妹》《我自己》《我老师》等。
七、创意写作。
读《一条聪明的鱼》,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一条鱼,会道史前,想象生命进化的另一种可能。
读《苹果树上的外婆》,请学生到苹果树上和外婆一起玩,想象各种可能:苹果树上的外婆无所不能,如果穿越到其他地方,那么会遇到什么事情。
以读促写!把课内和课外结合起来,是一个大工程。教师不仅需要多读专业方面的书,更要读一读童书,还要善于归类总结。果然每一个课程的诞生并不是一件易事,但是我们可以当做趣事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