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阅读习惯养成记21/300
《第一性原理》
作者李善友
一,新知
归纳法谬误有一个例子,欧洲的天鹅是白色的,非洲的天鹅是白色的,那么全部的天鹅都是白色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在澳大利亚还有分布少量黑天鹅种群。
在一定的时空边界之内,出现的小概率事件,如果我们把它推广为整类事务超时空的供述,那就出现了归纳法谬误。
归纳法只能证伪,不能证明。
归纳法之所以出现了谬误,主要是因为未来和过去跟现在是不一样,一个地区与另一个地区也是不一样,他们各有特性。这是所谓的隐含假设,就是推论在逻辑层面的大前提。
如果隐含假设不成立,那么结论自然不成立。辩论高手常用的方法就是从基石和结构切入,也就是以假设为切入点。
我们认为每天的太阳都会升起和下落,周而往复,其实这只不过是时空上的连续性假设。也就是我们认为世界不变的规律。
有人要问了如果什么经验总结都是错误的,那对于天鹅究竟是什么颜色?我们回答这样的问题还有什么意义呢?
按照归纳法的话,我们是没办法找到全部天鹅的颜色,时间上和空间上都不可能完成这样的收集,所以小样本的天鹅,归纳的规律固然有它的损失,但是可以让我们得到一个暂时正确的结论,较小的认知成本,可以给我们的生存提供所需的信息量,帮助我们更好的生存下来。
所以我们的知识只是暂时正确的结论。如果不是归纳法,我们的问题将永远没有答案。
归纳法谬误也有它的作用,让我们可以暂时的求存而不穷追求真,但是它也有致命的缺陷。一旦越过了边界,就会遭遇非连续性节点,原本成立的规律立即失效。但是失效之后,人们还会继续沿用之前的规律去衡量事物,这就是所谓的人类思维的阿格琉斯之踵。所以,我们在归纳法谬误的世界里面,只会变成一个当局者迷的人,这也是在提醒我们要学习更高维度的思维模型。
归纳法是将眼睛看到的事物归纳总结成规律,基本上用的是感性思维,而演绎法是理性思维的主要形式。
演绎法起源于古希腊的演绎之时,柏拉图认为知识就是回忆,即真正的知识是本来就有的,你只要把它回忆起来,以它为源起点就能推导出全部的新知识。而亚里士多德建立的逻辑学的学科,被称之为是其他所有学科的语言,因为它有一个重要的特性表述,那就是必然导出。从一件事物推导出另一件事物,中间存在一个必然的导出,这就是所谓的逻辑,也是我们常见的三段论,三段论。三段论有三个组成部分,大前提,小前提和结论。
二,金句
休谟说所有建立在经验归纳法之上的知识都不叫知识。
王东岳先生说,你必须将上述结论作为有效证明且武断的接受下来,否则你将陷入永无所知的困境。
三,我的思考和行动
归纳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在我们当前还是有很大帮助,可以避免走太多弯路,以最少的样本让我们可以生存下去。而我们还要求同存异,不要事事人云亦云,要理性去分析思考。
继续看书,保持输出,学习金句新知,也有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