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是阿里巴巴年会,我急速的扫了几段相关的视频,除了感觉几万人的年会很热闹外倒也没什么特别吸引自己的,反倒是一个16年出来的阿里纪录片:马云和他永远的“少年阿里”《Dream Maker》造梦者引起了我的兴趣,仔细的看了一一篇,说实话,有所感触。
视频全长是55分钟15秒,主要讲的就是阿里巴巴的成长历程。视频开始,出现的第一个画面是下图中的这句话:
这句话讲的是郭襄对杨过之情,网上搜的时候发现还有很多其他内容,语句很是触动人心,感兴趣可以去查阅。这句话在不同场合不同人对其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我个人的理解就是“孤独”,孤独到山和海都不搭理自己。阿里初创时,互联网国内还没兴起,马云的想法有些超前,大家听不懂,不理解,也不会相信,这个时候的阿里就是孤独的,绝对的孤独。
视频中有几个点给我留下了较深的印象:
● 创业失败,离开北京,马云在夜晚行驶的车上说到“一切得从头开启,失败了也无所谓,至少我把一个概念告诉了别人”;那个画面那个面部情绪,真的可以感受到说出这些话时的心酸。想创业想成功,哪有那么容易。
● 杭州再度创业,阿里巴巴团队在杭州闭关6个月,所有员工除了睡觉的5-6小时和吃饭时间通宵工作,导致送餐员误以为是间黑网吧。
● 在资金快要烧完的时候,投入100万用于员工培训;修正阿里整个团队的基因,让其变的更强大,一个非常正确的选择。
● 阿里创业初期有一支直销团队,叫“中供铁军”,其中讲到当年有些业务员带的公文包都是硬壳的,因为要防看门的狗,如果连门都进不去更别谈什么业务。甚至当年长三角和珠三角流传一句话,叫“防火防盗防阿里”;这些或许就是对销售最好的描述吧。
● 非典发生,500名员工被隔离,但大家都积极主动的把工作搬到了家里,度过了那个艰难的时段,没有让公司垮掉,事后还为了纪念同舟共济把5月10日定为了“阿里日”。
● ebay进入中国,淘宝网成立,被媒体戏称“蚂蚁战大象”,最后的结果是06年阿里交易市场占比由9%上升到70%,ebay退出中国。
● 移动互联网来临,阿里全员都尽全力的进行推广自己的产品。里面讲到阿里的员工在面临一些事情的时候大家会自然而然的产生“膝跳反应”,这些是阿里的DNA决定了阿里人的自然行为。
当然,视频中还介绍了很多重点内容,包括初期被37家VC拒绝、应对互联网泡沫危机、战略改变、关闭全线业务回归中小企业、支付宝上线、应对公关危机、双11等等,但我想说的只有一个,就是“激情”,这也是这个纪录片吸引我的地方。
前文中讲到“创业失败”“通宵闭关6个月”“百万培训”“中供铁军”“应对非典”“对抗ebay”“all in移动互联网”,但是这些事情的发生需要的是什么?我个人认为其中之一是激情。团队凭借什么才能连续创业、通宵熬夜、全力以赴、积极主动?如果没有激情、活力、主动性、乐观性,这一切估计都很难发生。
一个伟大公司的成功诞生,离不开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激情”是比较重要的一个因素。创业初期,需要激情去培育这家公司,让它存活和成长;低谷的时候,需要用激情来坚持,挺过款困难;成长壮大的时候,需要用激情去开疆扩土;成功的时候,需要用激情永葆活力。
一家公司,如果没有激情,大家工作起来毫无生气,机械化的做着分内的工作,公司缓慢的运转着,效率低下,即使遇到机会也很难把握,想要成长基本很困难,完全是一个病入膏肓的青年。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一个团队而言,需要激情。工作中,员工要有激情,要有活力,要有狼性,要有使命感,这样大家才会甘愿的,发自内心的为之努力付出,团队的战斗力才会持续的拥有爆发力,才能推动公司快速发展,最终走向成功。
激情,这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船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不能航行。——泰戈尔
我们需要激情,让工作、生活如熊熊烈火般燃烧,这样才不枉费这宝贵的一生。——申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