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2.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3.你为什么讨厌自己呢?为什么只盯着缺点就是不肯去喜欢自己呢?那是因为你太害怕被他人讨厌、害怕在人际关系中受伤。
4.仅止于个人的烦恼,即所谓的“内部烦恼”根本不存在。任何烦恼中都会有他人的因素。
5.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6.“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
7.人在人际关系中一旦确信“我是正确的”,那就已经步入了权力之争。
我是正确的,也就是说对方是错误的。一旦这样想,辩论的焦点便会从“主张的正确性”变成“人际关系的方式”。也就是说,“我是正确的”这种坚信意味着坚持“对方是错误的”,最终就会演变成“所以我必须获胜”之类的胜负之争。
如果你认为自己正确的话,那么无论对方持什么意见都应该无所谓。
8.过于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就会按照别人的期待去生活。也就是舍弃真正的自我,活在别人的人生之中。
9.请你记住,假如说你“不是为了满足他人的期待而活”,那他人也“不是为了满足你的期待而活”。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也不可以发怒。这也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10.也许你会感到意外,但事实上,来接受心理咨询辅导的人几乎没有任性者。反而很多人是苦恼于要满足别人的期待、满足父母或老师的期待,无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生活。
11.没有学会直面困难的孩子最终会想要逃避一切困难。
12.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
13.请赐予我平静,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给予我勇气,去改变我能改变的;赐我智慧,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14.每天进步一点点也可以。解开一个算式或者记住一个单词都可以。也就是要不停的跳舞。如此一来,势必会有“今天能够做到的事情”。今天这一天就为死存在,而不是为遥远的将来的考试而存在。
15.一直想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16.人生没有普遍性的意义。但是,你可以赋予这样的人生以意义,而能够赋予你的人生以意义的只有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