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燕妮
网上评论说,社会正在淘汰那种,8小时之外不学习的人。
工作太累,下班后放放松,外出吃顿饭,看个电影,回到家都快11点了。
回家吃完饭,轻松葛优躺;刷剧、打游戏、还没来得及洗漱;转眼就到凌晨了。
洗完澡,发现精神抖擞,继续刷会微博,看会电视剧,天都快亮了。
第二天起不来,工作状态不好,下班后又继续累瘫。循坏往复,工作、生活陷入死胡同。
哪还有精力来发展自己的爱好,活的浑浑噩噩,甚至不知道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01
“工作的8小时,决定了你的专业知识,你赚钱吃饭的能力,以及支撑你成为一个社会人的全部支点;而工作外的8小时,才能决定你究竟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
小玉,是一名律师。她总是会在下班后,找一个安静的咖啡馆阅读、写作,2年的时间,让她在工作之外的8小时,成为一名法律专栏的作者。
小鱼,是一名机械工程师,因为大学兼职写文案的经历,让他坚持了9年的写作。现在他是一名职业写作的创业者。
小杨,是一名导游。她有一个好习惯,无论工作多忙,总是会把旅途中的风景、有趣的事,记录下来,并写成文章。3年前,她开了一个公众号,成为一名独立撰稿人,现在已经有上万的粉丝。
02
朋友小卢,是知乎粉丝十几万的“大神”。他和很多男孩一样,资深游戏迷,三年前,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开始写文章。
每天下班后,再忙,再累,他都会抽出2个小时,将游戏的玩法攻略,游戏的运营状况写下来。因为对互联网的热爱,他总能敏锐的捕捉到互联网的前端信息。
有次碰面,谈到写作的事,他云淡风清的说到,“第一年的时候,写了一百多万字;第二年,开始有游戏专栏找我签约了;现在我是一本杂志的特邀作者。今年,被受邀出一本互联网相关的书。”
“最近一直在忙写书的事,写书收益不高,但这是我的梦想,我会尽力去做。以前,我会每天写2个小时,现在因为还要写书稿,每天都不知不觉写到凌晨。可能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吧,倒也不觉得累。”
03
这让我想起了小鱼,9年的业余写作爱好,让他成为了一个职业写作者。
9年前,尚在读大学的他,兼职写2块钱一条的文案,一写就写了9年,现在他的文案涨到了1200一条。
在这9年里,工作加班到11点,他写作到凌晨1点;出去旅游,没有设备,他跑到网吧从黑夜写到白天;爷爷病重,他白天工作,晚上陪着爷爷,在病床旁继续写。
9年的时间,3285个夜晚, 熬下来,坚持下来,就成了一种热爱,一种习惯。
04
很多人说,我要等到很厉害了,才去热爱;我要等发现自己真正喜欢的事情了,我才去坚持。
在《12个工作的基本》一书中提到:工作“一开始要以漂流的方式行动,然后再切换成登山型。”
什么意思?就是说,择业或者确定自己热爱的事情时,刚开始要像漂流,迎接每一段激流的挑战,在挑战中渐渐找到适合你的职业,确定方向;随着能力提升,眼界拓宽,我们就可以专注一处,就如找到一座山峰,一步一脚印,向上攀爬。
人人都喜欢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且能有一番成就。但在多数情况下,人对自己真正喜欢什么、从事什么,未必很清楚。在不知道自己真正热爱生命之前,把现有的事情做好,因为它们是生活的体验和积累,会和日后找到的兴趣领域发生联系。
事实上是,你如果不在业余时间去做一些你想做而一直因为种种借口不去做的事情,你口中所谓的“热爱”,最终会变成一种“羡慕”。羡慕别人做了你想做而一直不做的事情,你口口声声说热爱,而从来没去实践的事情。
总是羡慕别人,内心焦虑不安,沉不下心做事。迷茫的人,大多是没有找到自己生命的归属,没有发现自己热爱的事情。
05
有些人之所以不断成长,就绝对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工夫,不仅读,还做笔记。人要成长,必有原因,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数倍于普通人。所以,关键还在于自己。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要的太多。——杨绛
小玉,有一份稳定的律师工作,她的工作很忙,常常加班到深夜,但她爱好写作,使她成为了一名法律专栏的作者。
小鱼,因为兼职写文案的缘由,让这一写就是9年。从谋生到谋爱,也是由兼职到专业的过程。
小杨,因为对旅游业的热爱,把心中所爱所想记录下来,成为新媒体的独立撰稿人。
我们发现了没有,写作有所成绩的人,一般都有自己的“独门武器”。
TA们会先做好本职工作,因为TA们深知,本职的工作是一切热爱的基础。
TA们能高效的利用业余的时间,充分的发展自己的爱好或者专长。
当找到自己的使命,找到自己的爱好,人会变得宁静而专注。可以全心全意的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我是燕妮,我想和你一样,喜欢自己,并喜欢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