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甲骨天下知
上世纪 二十年代 发现了殷墟遗址 即刻引起轰动 那个内忧外患的时代 让很多人普遍对本国历史产生质疑和反思 包括知识分子阶层
商朝的历史只存在于零散文献记载中 而没有实物证明
甲骨文的发现掀起了文字起源的探索和中华信史的1000多年推前 而商朝确实创造了一个伟大的文明 不止文字 天文历法 礼器礼法 农业种植 军事武装 社会组织…这些都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最重要的渊源所在
记得第一次看到甲骨文是在丽江的文化博物馆 那里的古文字是纳西文字 也是象形文字 只是在表达语意 相对简单 单字较多 表达语句的涵义没有甲骨文丰富 有一天遇见就被吸引 后逐渐融合为一 那个时候才隐约感受到文字和文化的无穷力量和神秘魅力
殷墟博物馆 早上八点就开馆了 比别处的要早一个小时 不到九点就到了 自以为到的不算晚 可看到这五里长街的排队 还是有点小小震惊 这股火热是在别处博物馆不曾见到的 感叹 殷墟 原来这么多人也向往已久已啊
里面很庞大 没有限流 人超级多 怕是一个国庆假期的流量顶的上一年的了 一天的时间根本不足以仔细看完 很震撼 古老起源的东西总有一种莫名吸引力 因为你自然想知道今天的文化文明的过去是如何演变走到今天的 我何以成为我 过去的我是怎样的
殷墟博物馆选择建在了洹河边上 在宫殿遗址的对面 划出了很大一块地 可见当地政府对此的重视
参观完博物馆乘船到对面 船开在水中 这还是第一次在北方的秋天乘船在河上 水中的芦苇荡漾 风情别样的美 师傅看我们坐船的人挺开心 问我们:赶时间吗 我和同船的人都说:不赶 师傅说:好 带你多转一下
以前在南方的一些景区也做过船 感觉不一样 北方的初秋 这河 这景 有一种不一样的秋韵泛舟
博物馆的对面是殷墟宫殿遗址 就是发现甲骨文的地方 殷墟从发现到如今也百年了 而这一百年的殷墟考古历程本身就已成一段可追忆的历史 多少人曾经为之努力和探索过
后面做景区公交去了王陵遗址 距离宫殿遗址比较远 车子穿梭在村间小路 两旁田间地里玉米刚收割完 很多人在弯腰捡拾玉米棒子 这劳动场景熟悉而又莫名感动 劳动自然辛苦 一年的种植也收获不了多少钱 只是人若失去了土地的依存和凭借 一颗漂浮的心会流浪到哪里呢 怎么固定和寻找它的归属呢
一会到了王陵遗址,这里也是发现了司母戊鼎的地方 中国很多遗址都是这样 一片平地 不说遗址 看不出和别处有什么区别 落日夕阳照在初秋的草地上 游玩的孩子爬上土堆欢呼着 走到一处大棚边上 一处挖掘的遗址 一人独自还在敲击着 这份宁静 平和 寂寞 迎面而来
这片平原的土地 孕育了伟大的文明 如今看起来平淡而不起眼 可是回头 你怎么也无法忽略 人内心追溯文化的归属感 需要回到这片土地 审视正视自己 千年过去了 创造早期先进文明的这片土地和人 如今依然闪耀光辉 永恒不灭
以文 化人 文化天下 这片土地及孕育、延续伟大文明的人 让人震撼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