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山,是那种死心塌地义无反顾的喜欢。生在海边城市,小时候却没看见大海,在山里长大,总是向往大海,可看了海,才发现原来自己喜欢的一直是山。
小时候的村子四面都是山,真正的绿山环抱 ,我们也用东南西北来称呼山,东山,西山,南山,北山。北山最高,大约海拔300米,东西南山都不算高,小时候的我们简简单单就上到了山顶,只有北山却始终没有上去,北山的树木长得最茂密,郁郁葱葱,特别夏天,整个山看不见一条上山的小路。冬天白雪封路,小时候听的关于亲爹为了娶后妈,把孩子遗弃到山里的故事,我不由自主的总是想成发生在这座山上,这更增加了它的神秘。直到长大以后的一天,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相约爬北山,当我们一步一步上到山顶,喘着气放眼望去的时候,让我懂得了什么是登高望远,再看那几座小山,真正就是踩在脚下了,征服了一座山,让神秘变成寻常,这种感觉太好了。
在山里长大,小时候东山几乎是我天天必去的地方。挖猪菜,捡蘑菇,摘山枣,穿树叶,搂草,敲树根,寻野果子,能吃的各种山菜,还偷过邻村的栗子。真是包含了我所有的童年回忆。最要紧的是,受委屈了,离家出走,最远也就是跑到这座山上,山给了我宁静,抚了我无处述说的少年无助的痛。爱山,李白说:相看两不厌,唯有敬亭山。对于我:相知相依,唯有东山。这是我生命中最重要的一座山。
那时候的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生活有一天会这么好吧,在贫穷与痛苦中挣扎前行,从来不敢奢望我们也不再为吃穿发愁,想象插上了翅膀,拉近了我与名山的距离。
最早去的是泰山,90年,单位组织,到了升仙坊,看到了云海,那时还不懂什么是云海,以为到了升仙坊就能看到,以后和闺女去,跟闺女说:使劲爬,到升仙坊就看到云海了。可那天到了升仙坊,看到的是泰山市区,根本没有云海,那时才知道,云海也不是天天都能看到的。
闺女到了2年级以后的每一个暑假,或是寒假,必带她爬一座山,昆嵛山,香山,泰山,华山,黄山,峨眉山,长白山,每一座山只要能爬上去的,我们都是脚步度量,最开始的时候,我背着包,她小小的身躯在前,我在后面紧随。以后包的重量慢慢往她背上转移,到最后前一个后一个都到了她身上。每一座山有每一座山的故事,每一座山有每一座山的文化。
喜欢山,喜欢爬山努力向上,疲累到极致,躺在石上,把自己融入自然,喜欢到达山顶豁然开朗,瞬间被胜利环绕,所有尽在脚下,山高,我为峰。
爬山,伙伴很重要,一定不要和娇滴滴的人结伴,也不要跟怨气十足,看什么都不顺眼的人结伴。找个有趣的人,好奇的人,关键时刻能鼓励你,不打击情绪的人,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人一起,这很重要。爬山不需要勉强。或者就在山上的路途中,遇到不同的人,这一段这个人陪你,那一段那个人陪你,在路上的人,肯定都是和你一个目标,爱山,也喜欢爬山的人。这很有趣,在公车上,你天天上班遇见的人,也许三年,五年下来,你也不一定会和他打招呼,可一段山路走下来,很简单的你就会觉得他就是志同道合的人。有时候进山不免喊两句:啊~,啊~。远处就会有了各种高高低低的:啊~,啊~,回应着,从山顶传来:啊~,快走两步吧,马上要到山顶了。听了以后浑身马上有了许多的动力。爬山的过程,给陌生人鼓励很简单。
其实我身体不算好,而且肥胖,爬山对于我真是一件很艰苦的事情。爬峨眉山,有一段时间下大暴雨,雨隔着雨衣打在头上,重重的敲击,低着头,弓着背,一步一个台阶的上,不能回头,不能停下,不能擦沿着眼睛流下的雨水,就这么一直走着,一直到休息的凉棚,凉棚是卖餐饮的店家搭建的,既做生意,又提供游客落脚休息。凉棚里已经有了许多的游客了,我们一进去,里面马上显得有些拥挤了,先前到达的游客站了起来,背上背包,穿上雨衣,说:你们进来坐吧,我们出发了。就在大雨中,他们弓着背走了。脱下雨衣的我们,卸下背包,拧干毛巾擦着脸:老板,豆花两碗。两碗热气腾腾的豆花就摆在眼前了。消耗的体力豆花马上给补上了,再有一些游客进来,我们也很自觉的起身,再走进雨里,再沿着石阶消失在深山里。这种感觉太好了。
山给我们太多,等日出,送夕阳,听晨钟暮鼓,看云雾缭绕,那一朵一朵的云就在你眼前慢慢飘过,山顶穿过云海,像漂浮在云海的岛屿,一定是仙人住的地方。晚上山顶的星星也特别亮,也感觉离你更近了,好像一伸手就抓在手里。这些都是不一样的感觉,不到达山顶,怎么能够理解?不是靠自己的脚步一步步上来,只是坐索道,三五分钟到顶,把所有过程省略掉,就可以跟朋友炫耀:山,我去过了。这也太简单了。
一座山,就算去过许多次,走遍了它每一道沟沟坎坎,到了它每一个山峰,了解它每一种植物,动物,也不敢说懂它吧。它就在那里,看遍了世间繁华,也将继续看下去。而我们匆匆就经历一次。
独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