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我说,我愿意努力改变自己,可是我并不想取得成功。你肯定会嗤之以鼻:“得了吧,你骗谁呢!”
都说成功才是衡量一个人能力的价值指标啊!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不想做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这些教诲是不是耳熟能详?所有的努力都指向一个终极结果:物质上的极大富裕及至高无上的权利。
在成功学下,很少人在乎精神追求或人格的自我完善。如果有人认为,虽然我只在意成功的结果,但是借由成功我也实现了自我完善啊,这句话听起来没有毛病。
成功,如果只是某个时间段,某个方面达到了物质世界的辉煌顶峰,而没有自身软件的匹配,没有可持续发展下去的趋势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多人为什么只是昙花一现了。他们要么碰到了这个行业的风口,要么投机取巧,下对了赌注。
查理.芒格说,注重结果,也要注重过程,毕竟我们活在过程中。
对过程的关注,其实就是对自我能力提升的关注。我们希望得到的结果,是因为过程的正确有效,而自然而然得到的。
借由芒格的成功经验,我们可以看到正确的成功姿势:你必须有浓厚的兴趣去弄明白正在发生的事情背后的原因。如果你能够长期保持这种心态,你关注现实的能力将逐渐得到提高。你若想在任何领域拥有竟争力,就必须熟练地掌握该领域的方方面面,不管你是否喜欢这么做,这是人类大脑的深层结构决定的。
也就是在你成功之前,你先已经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了。芒格强调“长期保持”,就是持之以恒地不断用新信息、新知识来更新旧信息、旧知识,这个过程很漫长,但是你会在不断循环的过程中,反过来,锤炼你关注现实的能力,主动习得的能力。
不光是对自己投身领域的关注,成功还需要对其他领域持续保有好奇心。
哈维.费尔斯通说:我发现,如果一个人的全部信息都局限于他的工作领域,那么他的工作不会做得很好。一个人必须有眼光,他可以从书籍上或者他人身上——最好是两者兼有——培养眼光。
实际上,我们必须知道很多重要领域的重要理论,并经常使用它们。
因为一件看似独立的事物,其实却和其他很多事情发生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芒格喜欢引用的一句谚语:手里拿着铁锤的人看来,世界就像一颗钉子。我们大多数人习惯用一种思维方式去考虑所有问题。这是处理问题的笨办法。
《极限挑战》中有一集是密室逃生,黄磊——神算子,拿着密码盒用尽各种办法想解锁码,怎么都想不出来,可是时间来不及了,一边的黄渤直接找到暗门,赤手打开成功逃脱。画面对比强烈,让人忍俊不禁。有时脑洞大开,换个角度想问题,确实能找到更好的解决办法。
通往真正的成功的路有无数条,但是方法很简单只有一种,就是不断精进,积累经验并不忘开拓视野。
马拉松赛中,以相对快的速度坚持到最后的,才是胜利者。一定要注意跑步中的节奏控制,身体的力量释放,地形环境的观察……但是最终胜利并不是唯一目的,借由跑步发掘自己身体的潜力,增强体质,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所以,千万不要为了第一个到达终点,不择手段,做出伤害别人或自己的事来,这样的成功不要也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