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不知而不愠,你能做到吗?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理解我,我也不生气,那不才是君子嘛?!

---华杉讲透《论语》

这后一句才是重点!我的收获,有三点:

1. 允许自己与别人不同,让你特立独行;允许别人与你不同,则你让海纳百川。

人不知我,很可能;人不知我,不知什么呢?从孔子来说,是自己学问太大太高了,别人理解不了,你怎么跟他说,他也不懂。终于,他以为他懂了,其实他“懂”的,根本不是你说的那回事。这时候,不生气,为君子。人生在世,每个人都有独特的地方,不可能你的一切,其他人都知。人不知我,很可能。

我们反过来想一想,别人知道的事,我们又都知道吗?不要认为别人跟自己一样,我知道的,人家就有义务知道吗?

2. 向内求是君子的思考

  “人不知而不愠”,这问题就大了,我们都是“人不知而愠”,人家不理解自己,就郁闷,就生气,这是人人都有的大毛病!

现今更多关注身心成长,我最近两年参与的公益项目--心态疗愈,就是帮助我发现,如果紧抓着怨尤不放,指责他人以及谴责自己,会有什么样的后果。人的心情,事物本身的发生只占了10%,而我们如何看待事物占了90%。人不知而愠,他人根本他不知,自己在一边郁闷、生气,是自己心里戏过多了。自己生气了,别人一点不知,你看着还越来越气。生活中很多时候,很多场景,比如家庭矛盾,男女恋爱,怨恨的根源都在“人不知而愠”。

所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要切己体察,时刻注意,修习实践。

3. 情绪稳定,是一个人最高级的素养

放在当今时代,如何让自己被更多人了解、理解?人都想刷存在感,这是第一层次的,第二层次感受爱,表现爱;第三层次,激发他人的希望,照亮他人,这是最高层次的存在感,会让更多的人了解、理解,知你。

再延伸开来,你生气了会怎么办?这些年当你有情绪的时候,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抱怨?压抑?发泄?迁怒?攻击?……每个人即使是对同一件事,但是被触发的情绪都是不同的……而这些负向的情绪,你不会正向转化,就会累积在身体里导致健康问题。所以,有情绪不可怕,要学会正确处理才是关键,你可以冥想、跑步、运动、听音乐……

我自己拓展企业客户时,不被理解、不被认同、甚至被误解的情况也有不少。一开始我也很生气,后来发现我生气,对方一点不知;干脆不生气了。后来,加入品牌营,猫叔一直教导的,要筛选客户,要设立门槛,从术的角度来说是选择志同道合、同频的人一起前进,从道的层面上看,背后就是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的高度呀。

不被人知,不生气才是君子;再想想,别人知的,自己也未必知,就更不用生气了。有生气的功夫,不如想想如何让人知,及自己化解愠的本事。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鑫火解说论语:做人没必要生气,不愠的哲学鑫火解读比如,在公路上开车,有的人因为前面一...
    鑫火创业阅读 5,052评论 0 0
  • 那天读《华杉讲透论语》,对这一句的解读印象特别深刻“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一句是每个人上学的时候都读过,...
    wuxicindy阅读 2,981评论 0 1
  •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取自《论语》学而篇的第一篇的最后一段,原文是这么说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筑天阅读 3,365评论 0 5
  • 孔子说:“人不知而不愠”。 而我们呢,往往都是“人不知而愠”。 人家不理解自己,就郁闷,就生气,这是人人都有的大毛...
    大寶天天鉴阅读 2,206评论 0 1
  • 这几天,重新看《论语》,又看到这句话,是我小时背下的: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依稀还记得老师对我们班解释说:孔...
    6521d5bb6dd6阅读 2,828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