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5日 正月初八 雾转晴 1/11℃
关于读书
日本妇人与武士道
看了芥川两篇关于描写女人的两篇小说《志野》和《丝女纪事》,一个讲的是平民妇人,一个讲的是贵族妇人,两者地位虽不同,却都和武士道精神有些关系。
志野是已故武士之妻,因儿子重病,走投无路,向南蛮寺神父求救,神父不忘传教,哪知过犹不及,在讲到耶稣在十字架上受难时痛哭,志野“唯有冷若冰霜的轻蔑和透彻骨髓的憎恶。”一针见血地说道:“我的丈夫没有在敌人面前临阵脱逃过……而钉在十字架上的天主,竟然发出了那种可怜的哭声,真让人瞧不起。当着丈夫的灵牌,我怎么可能让你这个属于那胆小鬼一派的人,去为我儿子看病呢?与其让他吃胆小鬼开的药,还不如让他剖腹自杀吧……”并扬长而去。毅然决然,不带一点犹豫的!秀林院夫人,为武将细川忠兴之妻,在石田三成之乱中,拒绝归顺成为人质受辱,虽然内心十分惧怕,但还是选择自杀,武士少斋在门外道:“冒昧进起居室多有不便,所以隔着门槛为夫人断首,随后我自己剖腹。”在听到敌人拥进后门,“夫人右手麻利地挽起秀发,显示出决心赴死的气概。”毅然决然,不带一点犹豫的!可见在当时,武士道精神是老少妇孺皆知的。对于武士道精神,一直只有听说,还没有认真去研究过,趁此机会,做个详细了解。
百度一下:武士道的渊源可追溯到日本的国家神道和佛教,以及中国的孔孟之道。日本“武士道"是以为君主不怕死、不要命的觉悟为根本,强调“毫不留念的死,毫不顾忌的死,毫不犹豫的死”。 武士道的核心问题是生死问题,戴季陶在《日本论》一书中概括为切腹及复仇。武士道本身并没有正邪之分,但日本武士道在日本走向法西斯的过程中,的确起了很大的负面作用,但真正给亚洲国家带来苦难的,是日本帝国主义的军国思想和皇国史观教育。 (百度百科)
再通过deepseek搜索一遍,总结:武士道精神是日本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具有双重性:一方面塑造了日本社会的责任感、纪律性与文化独特性;另一方面在特定历史阶段被扭曲为极端民族主义的工具。现代日本对武士道的继承,更多体现在对传统伦理的扬弃与现代化转型中,而非简单的复古。理解武士道,既是解读日本历史的关键,也是观察当代日本社会的一面镜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