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故事——“谁是内鬼?”的游戏总是不停地上演着!要怎么查?
ID:内审师修行与实战
一、报价神同步
一次智能化采购,总造价也就600万元左右。
正常招标程序中,投标单位的第一次报价应该在550-700万范围,也有小的施工队或者知名品牌的供应商,报价的偏差会比较大。
投标单位中,除了2家是新入围的,其余3家都是老合作单位!
几家虽然都是二流水平,施工实力和报价中的设备品牌都有差异,且差异还比较大。
但是,等老板看到5家投标单位的第一次报价,都在600-610万时,脸都绿了!
当即就叫来招采副总、招采中心总,招采经理到他办公室,大骂!
“妈的!哪有报价这么精准的,骗鬼的吗?”老板脑红脖子粗地指着显示5家报价记录的《中标申请单表》附件。
几人也不敢吱声!
因为,谁都知道:几家单位的实力不可能一样,工程类合同也不可能有标准的市场价格。
“让审计部给我好好查查!看看是不是围标?他妈的!就算围标也不能做的这么假吧?骗小孩玩儿呢?”
老板把我们审计人员叫到办公室时,怒气未消。
二、是围标吗?
接到审计任务时,我们觉得应该如老板所说,这应该是一个“围标”事件!
围标就是由一个老板出头,找自己名下的其他公司或兄弟单位陪着报价(陪标),挤压其他投标单位的空间,或者只有他一家参与。
他们会事先商量好让哪一家中标,只要自己人中标都是围标人愿意看到的结果。
如果所有投标单位都是一个老板的,那就是最标准的“围标”。
但是,转念一想,如果真是围标的话,他们也不可能将几家的报价弄得这么一致啊?
是害怕我们不按“最低价中标”来走?是怕他们的“兄弟单位”中标?
或者怕报的价格高了,对设备的要求会更高,验收更严格?
想想就知道:不可能会来这一出!
所以,应该不是“围标”!
虽如此认为,我们还是执行了确认程序:查看资料和面谈,3家入围单位都与公司有过合作,老板不是同一个人,也没有任何股权关系,不太可能是一家的;
新入围的2家,都是公司高层推荐的,但不是同一人推荐,也不会是一家!
图片
三、是“串标”吗?
串标是最有可能的,串标有两种:内外勾结的串标、投标单位之间的串标。
投标单位之间的串标和围标性质相似,基本可以排除掉,因为几家确实是“竞争”关系。
那就只能是“内外勾结”的串标了!
最后,审计思路就按“内外串标”的方向走了。
但是,还有一个疑问:就算是串标,就能将价格报的这么一致吗?
为什么会有此问?
因为,智能化这类分包项的招标,从没有定过“标底”,也没有标底价!
造价部门做的预算价大概是630万,也只是一个参考,因为相关设备的市场价格浮动太大。
按照同品质楼盘的建筑面积的单方造价来计算,造价应该在580万左右。
都不可能聚焦在600万左右啊?
基于此疑问,我们面谈了一圈人,查看会议纪要,得到了一条信息:
老板在最近的一次内部会议上,提出以后招标要做标底,正好这个项目在招标智能化,他就随口说了一句:“像XX项目的智化招标,标底就应该定在600万,最高不能超出620万!”
直到此时,我们才明白,老板真正的发怒点儿在哪儿?
就是他的随口一说,成了金口玉言,所有报价都进入到了他所说的范围之内。
很明显:公司就像一堵漏风的墙!
这么严肃的事情,所有投标人都知道了。
图片
四、审计重点:谁是内鬼?
5家投标单位的实力,只能算是二流的供应商!
毕竟那项目是刚需楼房,找一流的施工单位成本太高了。
我们确认了5家单位之间没有关联关系:通过查询和面谈,了解股权关系、老板背景等信息就能知道。
也把所有资料都要过来看了一遍,无论采购申请、招标文件、投标文件、二次报价以及评标和中标手续,均没有异常。
招采部经理是一名美女,姓柳,三十出头,曾做过老板的秘书,化妆很精致,手中提的小包包经常换!
人如其姓,柳叶细眉如风裁一般,柳腰亦如丝绸,与俏臀相和,移步间,袅袅风姿,很是吸引男人们的眼球。
别看一副娇艳柔弱模样,做事却很干练,对审计人员一点儿也不怵。
她对此事的态度:“我们全是按公司制度执行的,也是按《招投标法》执行的,没有一点儿问题!”
每次听到按招投标规范之类的话,就有点儿反感!
如果不是因为柳经理一直温声细气的,真想怼她:“是不是严格按招投标法走,你真的不知道吗?一家小私企会走标准程序?采购成本呢?”
再说,国企、事业单位或者政府招标,表面上都严格执行了《招投标法》,你觉得他们的招标程序就公开、公平、公正,诚实守信吗?
他们招标过程中不会发生串标事件吗?会比私企少吗?
图片
五、面谈柳经理
虽有应该“怜香惜玉”,但工作还是工作,该面谈还是得面谈。
“为什么报价会如此一致?”,她作为招采部经理,对招采工作是负总责的。
“我也不清楚,可能是巧合吧?”
“真有巧合?之前有过这种巧合吗?”
“有啊!比如加砌块、方钢、石材,好多单位的报价都很相近!”柳经理细眉之下的明眸之中透出的满是无辜。
“有市场报价的材料,和工程施工类的采购能对比吗?”这种类比,估计连她自己都说服不了。
“哦,是不太一样,这次可能是巧合吧?”她不自信地解释着,见我们不相信,就接着说:
“那天老板开会说的话,好几个部门都听了,又不是只有我们知道!再说,以前我们自己招标时,从来没有出现过这种事儿!”
意思表达很清楚:之前很少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其他部门的人不知道标底范围,一旦采购信息让除了招采部门的其他人知道,就容易泄露信息。
换句话说,就算有问题,也是别人的责任。
“方工知道老板说的标底价吗?”方工是采购的经办人,他负责对接各家单位,如果是他泄露的,自然所有单位都能知道。
“他应该不知道,那天老板开会时,只有几位领导在场,有马总、朱总和钱总,项目上也参加了!2家新入围单位也都是别人推荐的!”柳总像是无意地回忆着。
不禁要为柳经理鼓掌,皮球踢得好!
图片
六、朱总和钱总的推荐
两家新入围的供应商单位,一家是招采分管副总裁,朱总推荐的,另一家是财务中心总经理,钱总推荐的。
我们对这两家的股权信息、公司基本资料都查过了,网上信息和提报的投标文件,也都和两位老总没有关联关系(不排除他们手段高级,不留痕迹)。
但,私下了解到,财务中心钱总推荐的单位,是他同学。
内部员工推荐供就商,哪怕是同学,也合情合理啊!再说,入围程序他又不参与?
但是如果你真要问钱总会不会向同学透露“标底”信息?
谁也不敢保证!
反正,在面谈过程中,钱总表现的很无辜!
一直说:“这项招标他从头到尾都没有参加过,招标程序有问题应该找招标部门啊?再说,朱总分管着招采,也推荐了单位!
我推荐单位也只是提供个联系方式,对招标程序又施加不了什么影响!”
同样,我们在面谈朱总时,也没得到什么有用信息!
朱总反馈:“我推荐了一家单位不假,我还推荐了很多其他单位,你们要是全部怀疑我的话,这活儿都没法干了!另外,我负责的招采部门,管得都很严,有问题也不会出在我们这儿”
一位高高在上的集团副总裁对审计人员如此说,我们也无法“细细”面谈?
图片
七、丁总的嫌疑
如果说朱总和钱总有可能向新入围两家单位透露消息的话。
那么,丁总向另3家单位透露消息的嫌疑就会更大。
丁总那天同样参加老板开的会,又对那老3家单位比较熟悉。
另外3家都与公司有合作,平时的主要协调对象就是项目负责人,而丁总就是负责整个项目中心的总经理。
说白了,中标后的这些单位都会归丁总管,老单位自然和丁总比较熟!
而且,有哪一家供应商会不向“领导”进贡?
但是,仅仅想通过面谈就查出舞弊,那是天方夜谭!
八、舞弊审计的难处
就算查遍了相关资料,也面谈了几家投标单位的经办人,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更不会有人会承认“串标”!
证据没找到,就不存在串标了吗?能当做“巧合”吗?
你要是审计人员,你会怎么办?
很多的舞弊审计,如果没有举报人提供的线索或证据,是很难查实舞弊的!
这次也不例外!
尤其是遇到这种不留任何痕迹,只有信息泄露的舞弊,更难查处。
老板甚至让审计人员查看了几位领导的微信聊天记录,也是一无所获。
图片
虽然没有证据,但是有感觉,如果硬要我说谁有问题。
我会说:“雪崩之下,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经验告诉我们:企业的招采程序,其形式远远大于实质!
因为到处充斥着灰色:舞弊横行的行业氛围、虚伪的企业文化,杂乱的裙带关系,“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言传身教、“水至清则无鱼”的容忍态度,等等!
哎!
这天底下,有哪只乌鸦是雪白的?
哪怕是老板最信任的,长得也如雪莲花般纯洁的柳经理,就真的白吗?
亲,多关注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