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家算不得书香门第,但是小时候家里藏书颇多。
早年间家里虽然穷困,几个叔叔伯伯经常挨饿,但是都很爱看书,所以爷爷给的零花钱几乎都买了书,堆在木质的书柜里。我小的时候最爱看的是那种小本的小人书,每一页配一副插图,底下留一小格空行,里面写着剧情,寥寥几句,但看着非常有意思。
这些书我是极为珍爱的,所以每次都是在家里看,不会带到学校去的。书里面学到的东西每到晚上睡觉前总要讲给大人听,以显示自己的能耐,想讨些夸奖的话,心里便很满足了。
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是在村子里上的,村里有所小学,因为距离近,上学很方便,下课饿了都能跑回家吃个馍回来。
从五年级开始便转学到镇上去读书,一去一来路上花费两个小时,全靠步行,早上常常天不亮就出发了,小小年纪竟不觉得苦,反而充满了乐趣。
农忙时节是和大人一同起来的,洗漱吃早饭,书包里再塞几个馍或者几颗洋芋,充当午餐。出门必定要结伴而行,否则路上孤单无趣,出门时间是约定好的,有小伙伴迟到也是要到他们家喊的,或拿书包,或帮忙装馍馍,吵吵嚷嚷地小跑出门。
村里到镇上隔着一条河,河面约四五米宽,河水有紧有缓,水流得急的地方,常常裸露着拳头大的石头,河水清澈,水下泥沙可见,阳光下泛着莹莹的蓝光的是彩色的花石。
水深过膝的地方,有序地摆着一列大石头,石面平整,间距很小,高出水面。那就是我们过河的石桥,早年间因为穷的缘故,村子里修不起桥,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选一些合适的石头,这个倒是不难找的。
但夏天是常常下大雨的,或者上游某个地方下了雨,河水就会上涨淹过石面,给我们的过河形成阻碍。雨下的大了甚至会形成山洪,无数条细小的山流顺着山沟奔流而下,最后汇聚在一起,形成咆哮的巨龙一般的泥沙巨流,声势滔天,把那些摆好的石头都被冲走了。
下雨后放学就得抢时间了,或全程小跑,如果慢了就可能会被阻到河对岸,水势太大连大人都没有办法,只能原路绕回去,到上游有桥的村子渡河,没有桥之前这弯路非走不可。
更糟糕的情况在冬天,河面尚未结冰,夜晚的寒气在石桥上常常凝结成了一层薄薄的冰霜,像润滑剂一样,让人无法立足,稍不注意就会滑到河中,冬天的河水冰冷刺骨,铁一样无情。打湿的鞋子裤子来不及去换,到学校的时候已经冻成了铠甲一般,摸上去咔咔作响,折一下都可以断掉。还好教室里有火炉可以取暖。静静地围着火炉坐上一上午时间,衣服和鞋子都会干了。
心情好了自然要做些开心的事,有小伙伴带了家里的玉米来,放到火炉的盖子上,火势旺一些,盖子都烧红了,玉米就砰砰的四下炸开了,大家都围上来,顾不得烫嘴抢着吃,教室里回荡着嘻嘻哈哈的笑声。
小时候的快乐是那样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