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看了一本关于写作的书《写作课》,里面提到龙应台女士曾经这样描述“写作”,使不被看见的东西被看见。
这里的“不被看见”,特意强调不是你主动不看,而是被动的“看不见”。
为什么看不见呢?我们肉眼能看到的范围就很有限。普通的人类只能看到三色光合成的颜色,但不少鸟类能看到四色光,差不多就能比我们多分辨出上亿种颜色。对于微观世界中的细菌、病毒,宏观世界中的遥远星系我们肉眼都看不到。
很多事物本来是存在的,只是被我们的肉眼给限制住了,我们看不见。
这本书想告诉我们的一个观点是,未经训练的思维,跟肉眼一样,都是非常局限的。如果想拓宽我们的眼界和思维力,就需要有意识的训练。写作训练是其中一个途径。通过广泛有深度的阅读,观察生活,进行有创造性的创作,就能像一束光,照到不被看见的事物上。
其实很多专业的训练也是如此,我们未必要成为“什么家”,而是通过训练使我们的品味和眼界提高了,看见了以前看不见的东西。
我以前对自己很马虎,对化妆一点概念都没有。一个偶然的机会跟朋友报了一个化妆师培训班。虽然我自己的化妆技术没怎么见长,但是看人的眼光却厉害多了。迎面走来一个人,我一眼就能看出她有没有化妆。只是简单的打个底妆?还是画了眼影、眼线?有没有修眉?
有一段时间很喜欢追“新氧”公众号关于明星美容、整容的技术贴,也大概能区分骨相美和皮相美,了解为什么有些人上镜比真人好看,有些人属于第二眼美女,越看越耐看。之前跟朋友一起看冯小刚的电影“芳华”,剧情其实挺精彩,但我们俩却一直出戏,因为觉得几位女主角整容的痕迹太明显了(虽然冯导口口声声说选的是原生态美女)。这时的我们就是看见了以前看不见的东西。
也去上过跑步课。可能有人觉得跑步还需要专门上课学习吗?其实,很多人盲目跑步后,最后都落下膝盖疼的毛病。上了跑步课的收获有二,一是学习了怎样不受伤的跑步,二是眼光变敏锐了,对于走在路上的人步态好不好很敏感。可能以前只会注意一个人长得好不好看,但现在觉得一个人好的体态和步态体现的是一种健康美,是一种更高级的美,这是以前很少有过的想法。
对于旅行,我觉得是另一种看见。
出门在外,能看见以前没看见的。大千世界,有些你只在书里见过,有些你只在电影里见过,有些你压根见也没见过,听也没听过。走出去,你的眼球好像被洗刷了一样,一切都很新鲜,能抓住你的注意力,能被“看见”。
而回到家呢?则是曾经熟视无睹的重新被看见。不知你有没有感觉,每天在家呆着觉得没意思,可偶尔出去走走,回家后一切又亲切又新鲜。我们哈宝外出几天回家后,像个大人儿一样,对她的每个玩偶恩宠慰问一番,认认真真的做蛋糕给“小朋友们”吃,给小猪盖被子睡觉,忙的不亦乐乎。
旅行最高的境界莫过于就是这样,开开心心出门去,又开开心心回家来。切换一下空间和心情,又多看见了一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