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8 晨读分享 第1次
断舍离要做的是将自己屋子里与现在不需要、不适用、不舒服的物品进行清理,与他们做一个现实中与情感上的关系断离。这是一种减法模式!经过一番整理后,我们会发现,收获的不仅仅是干净的物理空间,还有自己被这些物品占据的心理空间。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处理这些物品同时,还给自己留下这样一些“我今天清理了卧室!
”,“我今天终于做到了”,“我今天完成了计划”等这样的一些自我反馈,从而形成了良好的心理暗示,有了更多积极自我肯定。这就是心理上的加法!
家之所以称之为家,不仅仅是因为它能够遮风担雨,更因为它是一个让我们身心都能放松,觉得舒适安全的地方。一个到处都摆放着一些想扔却总是没有处理的物品,心理充满了厌恶感和羞愧感。我们在家里活动时,总是避免经过这样的地方,假装没有看见或没有时间处理等!然后我们能够活动的空间就会越来越小,接着就抱怨屋子太小,空间狭小等。在这样的空间里生活应该没有什么舒适感吧,长期处于这样负面情绪中,健康也是一个令人担忧的事情!
但是,我们发现对家里进行整理真是太不容易了!每个家都是一部立体的历史纪录片!它存放的物品承载着你父母兄弟爱人孩子不同的记忆,每样似乎都是独一无二又有令人难忘的记忆!明明刚整理好,结果爱人或者孩子看见了说到“这是……,我舍不得!”。或是“这个是我的……,还有用的!”事实是,如果我没有整理出来,你们早就忘了 !我们这时发现家里物品承载的内容要用乘法才能衡量!人口数*时间*屋子数。这时突然觉得这是一件无法完成的事情,要不就先放着吧。
在这种情况下究竟如何才能坚持下去,还给自己一个舒适的空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