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次感到委屈
是因为你没改变关系视角
最近后台收到一些读者诉苦说:“别人找我帮忙的事我都尽量完成,即使心里有一万个不愿意,还是答应了,但并没有因此受到重视;而有些人‘嚣张跋扈’,反倒让人很在乎他们的感受。是我不太会拒绝别人吗?可是我又不知具体怎么做能让自己开心又不会伤到别人?”
“帮我拿一下快递可以吗?”
“我最近实在是太忙了,能帮我做这个方案吗?”
“闺女,帮妈妈收一下阳台的衣服”
“你是我最好的朋友了,帮个忙嘛”
······
这些场景是否似曾相识?有时,答应了自己不开心,不答应怕别人不开心,横竖都是自己纠结,难道人和人之间的关系真这么复杂吗?
感觉这种现象很普遍,
你老想着“我好你好大家好”,但默默中把“我”剔除了。
你总是被欺负
因为那是你允许的
在公司里,有两个人是死对头,一个设计师,一个商务,两个人性格不合,偏偏工作还有很多交集。商务讲话有些直来直往,经常对设计师就像甲方爸爸一样,提出了很多设计师很无语的要求,也不管设计师加班到多晚,不管她有多辛苦。
终于有一天,设计师忍受不了辞职了,商务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愣了一下就说,“还挺可惜的。”然后就问,“新的设计师什么时候到?”
你看到这样的故事,可能会感叹,职场就是这样的残酷,就是这样的不近人情。很多时候,我们在职场上扮演的都是“设计师”的角色,在公司里受尽了像“商务”这样的人的折磨。
到最后,我们不胜其扰,就想,算了,不干了!换个地方,又是一条好汉!
但去到一个新的地方,你又会发现另一个新的“商务”。然后你开始感叹不公平,“为什么?难道人善就该被人欺吗?”
你想,“都是因为TA,我才会辞职,TA害我没了工作!”
同样的,回到家庭关系,你想,“为什么给孩子讲了几百次TA都不听?为什么爱人总是不理会我的要求?”
那现在,请你思考一下:
为什么你会允许TA这么对你?
为什么你会允许TA影响你的工作去留?
为什么你会允许孩子不听话?
为什么你会允许爱人不接受你的要求?
他们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他们知道「可以」这么做。
所以其实不是你太善良了被人欺负,而是你把欺负你的权力交到了别人的手上,你把影响你生活的权力交到了别人的手上。
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授权」。
你是怎么把自己的权力交出去的呢?
在别人给你提无语的需求的时候,你心里可能会吐槽,或者暗暗翻个白眼,但是你表面上还是会说,“那好吧,那也只能这样了。”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授权」。
你是怎么把自己的权力交出去的呢?
在别人给你提无语的需求的时候,你心里可能会吐槽,或者暗暗翻个白眼,但是你表面上还是会说,“那好吧,那也只能这样了。”
有时候,你也许会说,“明天再做可以吗?”但这时候别人再坚持一下,说“不可以”,你还是会答应。
在你跟小孩子提要求时,你总是说,“乖乖吃饭好不好?早点睡觉好不好?听话刷牙好不好?”小孩子就会大声地说,“不好!”然后跑开。
在爱人出去打牌不顾家里的时候,你可能抱怨两句就算了,所以爱人知道他可以一直我行我素。
我应该怎么把主动权收回来呢?
在职场上,当TA给你提无语的需求时,你除了吐槽外,有没有试着告诉TA,正确的需求应该是什么样子的?有没有试着去了解,TA到底想要的是什么?有没有反过来要求TA,到了什么时间就不接需求了,什么时间必须给你反馈意见?
在家庭里,当你给孩子树立规则时,不要再用“好不好”“可不可以”,这给TA留出了拒绝的口子,而是你直接告诉TA,家里的规则是什么样的,几点吃饭,几点睡觉。如果孩子不遵守呢?你同样可以给TA规则,如果你不遵守,会有什么后果。
生活中和朋友相处时,也是同理可得,这样你才不会成为一个让自己难受、别人心疼的“老好人”。
而且说出去后,你也要按你说的执行,不能没有原则没有底线地一味退让,不然可能前功尽弃,搬石头砸自己的脚
这就是心理学上说的,「反馈」。
经过这么转化分析,换个关系视角后,是不是觉得生活的各类关系问题其实也没那么复杂?
那么,我们究竟该用怎么样的关系视角看待生活中的关系呢?怎么样才能在关系中如鱼得水,心想事成呢?
有一个全新的系统剖析,从我们和周围最近亲之人的关系讲起,分伴侣、孩子、父母、自我四类对象。
因为这些人我们常有交集,才有练习改善的可能,而且这些关系是其他关系的根源,打好根基,自然有能力去构建与同事、邻里、陌生人等的次生关系,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有顺畅。
这套课,可帮助你拥有更好的关系视角,能快速看破关系背后的逻辑和误区,让你在人际关系中如鱼得水,成为新时代最懂处关系的人。
如果,你也希望工作顺畅,婚姻生活幸福,孩子茁壮成长,跟爸妈和睦相处,还有真正地了解自己,相信这套系列课能帮到你。
你值得拥有更舒服的关系,更幸福的生活。
从关系的源头寻找问题的根本,从全新的关系视角看待顽固已久的问题,找到更加合适的处理办法。
哪个人不想拥有如此舒服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