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知蜜读815】 2018/03/09 星期五 荐书蜜友:海张茹
文:陈诺
最近,有一部影片横扫各大影评网站,获得一众好评,现在这部电影在豆瓣上打分8.7,获得了第90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它就是《三块广告牌》。
《三块广告牌》讲述了一位失去女儿的阴沉母亲米尔德雷德与两位警官的故事。
女主角米尔德雷德的女儿不幸遭人奸杀,悲痛欲绝的她等待七个月却等不来警察抓到凶手归案。被绝望和痛苦缠绕的她买下了高速公路边上的三块巨型广告牌,在上面控诉警方无能。
而因为这三块广告牌,延伸出了一系列裹挟着仇恨和愤怒的暴力活动,而所有人的生活都彻底被打乱了。
仇恨,像击鼓传花一样传递着
在这部电影中,我们随处可见痛苦在人们之间的传递与散射,人们在某处受了伤害,心中便积攒了痛苦,这种积攒的情绪可能再以加倍的力量施加到别人的身上——
米尔德雷德失去女儿,却找不到凶手,她满心的仇恨无法向凶手发泄,于是将矛头对准了她认为无能低下的警察局长;
警员狄克森同情威洛比局长,痛恨树广告牌向警局施压的的米尔德雷德,但他无法对她下手,于是把她的朋友关进了监狱。
米尔德雷德羞辱前夫的19岁新欢,前夫猛地掀翻餐桌,掐住她的脖子按在墙上,而上高中的儿子在那一瞬间抓起餐刀架上了爸爸的脖子——愤怒和暴力像火焰一样,在瞬息之间就点着了人心。在暴怒面前,每个人都是一堆易燃物。
电影里,人们毫不犹豫地充当着仇恨的桥梁,就好像击鼓传花一样——
女主角在丧女之痛中,把痛苦传递给警察局长威洛比;
狄克森警员在失去好友的痛苦中,又把它传递给无辜的广告牌供应商;
三块广告牌被烧了,女主角就去烧警察局,最后烧伤了无辜的狄克森警员……
在痛苦面前,每个人都毫不犹豫地将痛苦施加给另外一方。
这些人其实心里清楚,自己宣泄的怒火,对事情其实并没有实质上的帮助,而自己报复的那些对象,也有无辜之处。
自己的痛苦并非对方造成,但是因为最初造下罪孽的人——最初开始击鼓传花的那个人——凶手,一直都不能抓到,所以他们失去了一个正当的发泄渠道,只能任由仇恨不断折射蔓延开去。
我们在生活中也常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受到了伤害,却因为各种原因找不到发泄的渠道和对象。这满心的愤怒和悲伤无法消解,只能在自己心中不断酝酿成更浓厚的恶意,然后再将这恶意发散给身边遇到的人。
愤怒,会酝酿更大的愤怒
影片的转折点,在于女主角听到了前夫的女友说的一句话:愤怒会酝酿出更大的愤怒。愤怒下无理智的所作所为,唯一的作用只是在扩大受伤者的范围。
所有人之中,只有威洛比局长在承受痛苦的同时,不向外放射出仇恨。面对米尔德雷德的愤怒和控诉他的三块广告牌,他选择沉默走开。
米尔德雷德在电视上控诉警局
恶意的传播链条在人与人交往之中,就像荒原上的野火一样容易蔓延,难以熄灭,而也有人可以控制住自己不去传播恶意,并持续释放出善意。
从心理学上来看,影片所传达的观念,与家庭心理动力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一个从原生家庭中继承到负面情感模式的孩子,很容易将这种情感模式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这种传递方式完全出自本能,并非当事人可以控制。
但是,如果这个孩子可以承受住从父母辈那里得到的伤害,克制住自己不把它投射到自己的孩子身上,并努力以其他的情感模式去教导孩子,那么他就有可能斩断自己原生家庭中负面模式的代际传递,开创崭新的、良好的情感交流模式。
当然,要斩断负面模式的传递,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承受恶意的人,往往需要具备强大的心理素质,付出巨大的代价,如同电影《芳华》中的刘峰,承受恶意,发出善意,让恶意中断在这里。
最后,女主角和狄克森警员联手,去追击一个疑似强奸嫌疑犯的人,他们心中的愤怒依然在寻找一个实质的对象来发泄,他们举起的刀依然在寻找目标,而非放下。
怒火还是善意,你可以自主选择
向比于女主角丧女之痛的绝望处境,当你接受了外界的恶意传递,或是从原生家庭中习得的不良情感模式,你也可以选择终结这次击鼓传花,建立新的游戏规则:
寻找积极的人际关系,世界不只有恶意和怒火。
一个拥有负面情感模式的人,最需要的就是由别人向他展示多样化的、良性的情感模式。好让他知道,他家里的那一套,并不是人与人之间唯一的交往方式。
在人际交往上越是不擅长,越要通过接触更多的人来补足这一课。而遭遇过外界恶意的人,也需要更积极的人际关系,去寻找人和人之间交往的正确情感交流。
当痛苦袭来,不急着立刻做出反应,试着与它共处一会儿。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经常像影片中人一样,怒火上头就立刻做出行动,其实那个时候的人是完全不理智的,做出的行为也仅仅只是为了满足发泄的快感,事后的结果往往让人追悔莫及。
因此,要斩断原有的应激反应链条,我们需要在最冲动的时候,让自己快速冷静。
无论你在传播恶意的链条上走出了多远,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回头。
有些人会觉得,我已经做下很多和父母一样讨厌的事了,我也经常火气上头就传播恶意,我已经积重难返,无法改善……但事实不是这样的。
哪怕世界对你作恶,你也可以选择不对周围的人作恶。
无论任何时候,你都可以向原生家庭的模式,向过往的你宣战,你可能会一时间适应不了,也可能会一直失败,但只要你怀着摆脱它的愿望,你就会发现自己已经越来越接近,自己理想中要成为的那个人。
我们总要面对莫名的恶意,或是承受别人无名的怒火,或是要宣泄自己的情绪。有时候,愤怒能酝酿更大的愤怒,但有时候,愤怒之后,是更归于内心的平静和本真。
愿你能自主选择面对恶意的姿态,也能从容地选择善良的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