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是打开生活的的另一扇窗,无论去哪儿,用何种方式,都会让我见识到不一样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让生活多一点色彩。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把在旅行中的所见所闻记录下来,过了若干年以后看看也是挺有意思的。
关于景点:导游告诉我们欧洲旅行的标配四件套是一道川菜——宫保鸡丁。宫是指皇宫,保是指城堡,鸡是指基督教的教堂,丁谐音厅是指市政厅。这么多天旅游下来确实如此,所到的每一个城市无一例外全都有。其中印象最深的皇宫是美泉宫、城堡是渔人堡、教堂是圣维特大教堂、市政厅忘了。这几个国家虽然是内陆,但多瑙河、伏尔塔瓦河、巴拉顿湖、沃尔夫冈湖、哈尔施塔特湖等这些河流和湖泊更给她们增添了几分灵气。所以欧洲还有一条维京邮轮的线路,游船沿着多瑙河晚上行驶,白天停靠,游客上岸游玩,这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跟团游免不了有自费项目,这次导游推荐的一个是在时间比较宽松的前提下增加游船从圣吉尔根到沃尔夫冈小镇游览,另一个把白天的多瑙河游船升级到单独游船夜景观赏,两个项目100欧/人,个人觉得还是挺值的。
关于饮食:团队餐基本上以中餐为主,8人一桌,6菜1汤1水果,有2餐安排了当地的特色比如烤猪排等。中餐厅都是当地华人开的,为了照顾大众的口味,菜品基本不放辣,但匈牙利人喜食辣椒,在匈牙利的那几餐餐桌上都有辣椒酱,满足了小朋友的味蕾。这么多天唯一一道几乎餐餐都有的菜就是多瑙河鲤鱼,但对于我们吃惯了海鲜河鲜的宁波人,这个鱼又腥肉质又老,实在太难吃了。欧洲人以吃肉食为主,所以2顿特色餐全是牛排猪排鸡排之类大块头的肉。另外有几天是自由活动,自己觅食,为了节省时间和钱包,我们大都选择快餐为主,但消费还是不便宜,记得有一次我们8个人一顿汉堡餐就花了100多欧。 当然我们不能折合人民币去计算,否则什么都下不了手。早餐除了一两家还算丰盛以外,其它的就比较简单了,吃不惯白人饭的小伙伴可能这几天的早餐就够呛了。老外除了泡咖啡是用热水外,其它的饮用水和牛奶全是冷的或冰的,这对于我毫无问题,每天一大早一杯冰的牛奶,但是肠胃不好的小伙伴最好带一个便携烧水壶或保温杯,所有的中餐馆是可以加热水的。到了这里,不能错过的就是当地的啤酒,尤其是扎啤,口感清爽温和,3、4欧一扎,老爷子每餐必喝一扎。
关于穿着:中欧这几个国家夏天的气候非常适宜,虽然有几天最高温度达到30度以上,中午太阳底下,确实有点晒紫外线也比较强,但干燥通风,只要到遮阴处马上就凉快了,而且早晚非常舒服,尤其下了雨体感就有点冷了。所以白天穿短袖即可,帽子和防晒用品不可少,早晚需要准备一件长袖外套。欧洲几个城市都比较古老,很多路面都是石板铺成高低不平,所以准备一双舒适的平底鞋非常有必要。
关于住宿:我们这次选择的是四星规格,住宿的酒店相对还比较好,但欧洲的酒店普遍房间小床小,大个子可能会不太习惯,洗漱用品只有洗发水和沐浴露,所以牙刷牙膏拖鞋等都需要自己准备。
关于如厕:欧洲的公共厕所(除了个别几个收费景点内的厕所以外)基本上都是收费的,每次1欧,所以需要准备一些零钱以备不时之需,刚到的头一两天身上没有零钱,我们的宝藏导游会随身带一把零钱帮我们解困。很多老城或景点内都有Starbucks,但需要买一杯咖啡才能获取洗手间的密码,密码就只有一个,这时导游会及时去消费一下然后把密码发到群里共享,或者去某家店铺帮我们要几张免费如厕券。洗手间门口的收费有人工的,大多数是投币机器,可以找零,我还用过一个可以刷visa卡的,简直方便到家了。
关于货币:匈牙利、奥地利、捷克和斯洛伐克使用的是完全不同的货币。匈牙利使用福林,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0.02,也就是你看到的标价除以50就是人民币的价格;奥地利和斯洛伐克是欧元区,用欧元就对了;捷克的货币是克朗,汇率是1:0.3。去欧洲旅游每个人随身需带300~500欧元的现金,以防入境的时候海关查验,因为我们是团队,就只查了导游一个人。我只听说过随身带现金有上限,没想到还有下限。无论在哪个国家,消费最划算的是刷visa卡,没有兑换货币的手续费。那些我们国人经常会光顾的商点或者华人开的店里还可以使用Alipay或者微信支付。
关于购物:如果想买奢侈品的小伙伴,维也纳无疑是最好的选择,维也纳市中心的商业街品牌全,价格是这几个国家里相对较便宜的,不保证热门款会有货,但会发现一些国内找不到的欧洲限定款,要是有看上的赶紧下手,买到就是赚到。至于奥特莱斯,我原来印象中觉得应该是专柜卖不掉或过季的产品放到奥莱去卖,其实不然,那些大牌的专柜和奥莱的商品是完全不同的,专柜是专柜款,奥莱是奥莱款,款式、面料、做工都有所不同,如果你没那么讲究,买点日常穿的用的,那么奥莱是买买买最好的打开方式。
关于退税:当你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离境时可以享受退税政策,起点分别是匈牙利68000福林、捷克2000克朗、奥地利75欧,而且数额越大退税的比例越高,但要注意的是必须是单笔消费不可以累加,如果是在一家类似银泰百货这样的百货店,可以购完物再统一到服务台开退税单。我们在维也纳一家商店8个人一起买单就凑到了15%的退税额。要退税的物品在离境之前不能使用,完整地放在要托运的行李箱内,海关敲章的时候会抽查,海关要确认你买的这些东西是新的而且要托运离境的。退税有两种方式,一是现金,二是退到信用卡里,因为我们离境口岸是匈牙利,不是欧元区,退现金的话是给福林,我拿回家也没用啊,而且如果当时买的时候用欧元支付的,现金兑换要来回转换两次,汇率上就损失了,所以最好的方式就是退到信用卡里,有些还能退到Alipay。
关于语言:这几个国家都有不同的语言,匈牙利讲匈牙利语,捷克和斯洛伐克讲捷克语,奥地利是德语国家,来之前还很担心语言沟通是否会有障碍,但到了以后惊喜地发现他们都能讲英语,就连看厕所的大妈都能用简单的英语进行交流,这比俄罗斯日本韩国都好太多了。最难的就是看菜单,就算用翻译软件拍照也搞不清到底是什么,点菜就像开盲盒。
关于杂七杂八:早就听闻欧洲人的制度严格、工作态度严谨,尤其是德国,这次终于见识了一下。奥地利是日耳曼民族语言也是德语,所以行事各方面和德国如出一辙。他们规定大巴车的司机开车2小时必须休息20分钟,然后再开2小时需休息45分钟,每天工作不能超过10个小时,有两天由于我们的行程坐车时间比较长,公司就另派了一名司机来增援,以确保行驶的安全。
欧洲人一年的工作时间大概在180天左右,除了节假日之外还有强制带薪休假5~7周,7、8月份正是欧洲开启玩玩玩的季节,所以这段时间各个景点也成爆满状态。他们很少加班,因为加班费非常高,一般老板是不愿意支付这笔费用,所以统统回家休息。
中欧的天气比较舒适,夏天基本不需要开空调,他们本地人也很少装空调的。如果在国内,装一个空调动动手指张张嘴巴就可以了,从购买到安装一部手机就能搞定,如果不是在高峰期,两三天就能享受到空调的福利了。但是在欧洲,你要装一个空调那就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首先得获得审批,证明你房屋的墙壁厚度、承重能力等等是否符合标准,如果你还有邻居,那么就要获得所有邻居的同意签字,然后预约工人来量尺寸,最后再预约安装,所有程序下来这个时间是非常漫长的,导游的一个朋友两年了一个空调还没装上。以前老抱怨zheng fu的工作效率低,现在看看人家的工作效率,顿时有点小傲娇了。
欧洲人很少有一个家庭买几套房的,基本上都只有一套甚至是租的,原因是税太高。国内买房一次性交一笔税就完了,在欧洲你购买的房屋每年都要交税,金额是每年房价的5~10%,房屋继承的遗产税比房税还要高,赠予有赠予税,银行存款要纳税,个人消费500欧以上必须刷卡,便于税务局查你的收入和支出是否匹配,还有很多关于纳税的政策并不可知,总之欧洲的纳税政策出乎我们的想象。
这次是我生病后第一次时间比较长的旅行,去之前还有各种担心,担心老爷子那颗医生建议马上装支架的心脏会不会有问题,担心我自己的身体是不是吃得消,担心出发前一天还在发烧的娃能不能撑得住,还有时差、饮食等等。虽然回来以后差不多一星期才缓过来,但整个行程一路下来总算是没有出什么幺蛾子,这给我明年的出行增加了信心。
此次中欧游虽然有些城市或景点感觉有点匆忙,但毕竟是跟团在所难免。古老的中欧国家给我的印象是深刻且美好的,我也有种期待,希望等我退休后能故地重游,给自己再多一点时间,弥补一下这次留下的遗憾。想看一个展览、听一场音乐会,也想登一座高塔、泡一次酒吧,更想住一回小镇民宿、乘一趟有轨电车、来一次city walk......太多想做的事了。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更加积极生活努力养好身体,但愿有一天能把梦想变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