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数小学生并不理解,知识是通过他人的解释、分析构建起来的。他们认为老师教授的知识都是绝对正确的,对于知识、数据的多样性解释、多样性假设、多样性理论,或者是相互之间对立的关系,没有相应的认识。他们不知道需要从不同方面对假设和理论进行探讨、研究、评价,只是认为知识就应该象课本一样,都是正确的。因此在学习、作业过程中,总是一板一眼地重复书本的内容,或者说是简单的重复。
没有假设的思维方式,对于三年级的数学应用题中假设未知数的解题思路,就造成极大的困惑,这也是通常说小学生到了三年级后,所学知识的难度会陡然增加。为了帮助小朋友度过这一阶段,可能要从构建理论探讨方式、假设建立方式、实验设计方式、数据整理方式、结论推导方式引导他们去构建逻辑思维。知识处在不断变化的状态,只有不断地增加构建要素,不停地完善认识系统,才能更好地学习。
小朋友并不需要做到完美,可以先在前期不停地学习大量地各类知识、信息,避免局限在课本知识范围之内,有了一定地阅历,帮助他们分析自己地思维,刻意地去发现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培养他们对知识的直觉,防止记忆与判断陷入固定模式,发现知识的多样性,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完成自我的知系统的提升。